正文 第1章 自序(2 / 2)

人常說,作品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在寫作這部作品時,我的內心也充滿了噴湧的激情和詩性的感受。

5

人類文明的曆程就是一部壯麗的史詩,這部史詩當然也有殘缺,充滿了戰爭與和平,上演著王朝的、宗教的或民族的興衰和更替的悲喜劇,也會碰到諸多生存的艱辛和周期性的收獲。在那時候,人類精神上的自足和想象力的擴展就不受製約。

站在今天的起點上,回望過去,我們看到,古代人類在生存與發展的大背景下是如何與自然抗爭的,最早的曆史是如何在神聖的土地上拉開它的帷幕的。有一種說法是,讀史可以使人明智,我在閱讀很多曆史作品時,就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我在寫作《遠去的文明》時,也常常感到自己思想的欠缺和文化儲備的不足,但我也知道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6

在《遠去的文明》中,我以真實淳樸和具有自己風格的文字引領讀者走向時空的深處,共同遊曆那一段落滿塵埃的文明。我在書中要告訴讀者,人類是如何加工最早的工具的,早期的城市是如何在平庸的日子裏展現它的姿色的,古代的人類在細碎和艱辛的生活中是怎樣抒發他們的思想和情緒的。

在構思我的寫作意圖、結構布局和思想體係時,我試圖把已經消逝的文明放在一定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地理的和曆史的條件下進行考察,以各個時期人類的活動背景以及重要的曆史事件為主線,對人類文明的發展進行比較全麵的剖析,以再現他們所營造的那個世界的豐富多彩。當然,這不僅需要知識的積累,也需要智慧的綜合,還需要對自然與社會的理性認識和客觀把握。

《遠去的文明》探討的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一些特殊地域的生活故事、文化表現和科學成就。就其所涉及的範圍而言,可以說是廣義的人類文化。我在探討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具體情節時,是以多學科的綜合為背景的,在對具體細節的審視中又貫穿了曆史的線索。

本書所講的人類文明隻涉及局部的區域,但毫無疑問,它是人類文明曆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我盡可能以抒情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人類與其生存環境的相互關係,從一個重要方麵描述早期人類文明的起源、發展、相互影響和彼此融合的過程。本書雖有學術氣息,但不是學術專著,而更像一部彌漫著科學精神的曆史文化散文。我的基本原則是,追求一種可讀性和學術的韻味,希望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思想和文學的審美價值。

7

阿西莫夫(IsaacAsimov)曾說:“沒有人認為,要欣賞莎士比亞,自己就必須能寫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要欣賞貝多芬的交響樂,也不必要求聽者能作出一部同等的交響樂。同樣地,要欣賞或享受科學的成就,也不一定非得躬身於創造性的科學活動。”我經常想,在閱讀很多文學名著時,記住阿西莫夫的這些話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改變世界和開拓未來的參與者,隻是我們身在不同的領域。

在閱讀一些偉大的作品時,我總是能看到作者豐富的聯想、獨特的思考、激揚的文字和寬廣的知識背景,這些東西使他們的作品具有深度和智慧。語言的魅力由此可見。當它變成書麵文本的時候,一個自由清晰的世界就逐漸呈現在你的麵前了。從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我們不難體會那種充滿激情的表白,以及其中滲透著的深刻的思想,我們也對那些所謂的性情中人的諸多優點深感敬佩。

在閱讀中,我們不僅感到了某種愜意,而且還會在不經意間和作者一起沿著一條小路走向深遠而蒼茫的大陸,去思考我們存在的現象及其背後所蘊含著的深刻而需要人類準確把握的東西。

我常常以此激勵自己。

我希望由於我的努力,通過直觀的文字表達和對理性思維的準確把握,使《遠去的文明》能夠體現知識的有序彙集、文學的抒情色彩和哲學的至上風格,如果讀者在這些最普通的方塊字裏麵看到了一個充滿韻味而神秘的世界,我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