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楚辭(1 / 1)

《序傳》:蓋作者自敘,其流出於中古乎?案屈原《離騷經》,其首章上陳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顯名字。自敘發跡,實基於此。

(雜說下):自戰國已下,詞人屬文,皆偽立客主,假相酬答。至於屈原《離騷辭》,稱遇漁父江渚;宋玉《高唐賦》,雲夢神女於陽台。夫言並文章,句結音韻。以茲敘事,足驗憑虛。而司馬遷、習鑿齒之徒,皆采為逸事,編諸史籍,疑誤後學,不其甚邪!必如是,則馬卿遊梁,枚乘譖其好色;曹植至洛,宓妃睹於岩畔。撰漢魏史者,亦宜編為實錄矣。

《雜說下》:嵇康撰《高士傳》,取《莊子》、《楚辭》二漁父事,合成一篇。夫以園吏之寓言,騷人之假說,而定為實錄,斯已謬矣。況此二漁父者,較年則前後別時,論地則南北殊壤,而輒並之為一,豈非惑哉?苟如是,則蘇代所言雙擒蚌鷸,伍胥所遇渡水蘆中,斯並漁父善事,亦可同歸一錄,何止揄袂緇帷之林,濯纓滄浪之水,若斯而已也。

案:《序傳》篇稱《離騷經》,《雜說下》篇一稱《離騷辭》,一稱《楚辭),三者名雖微異而實指《楚辭》書也。程先生日:“以《離騷》為《楚辭》共名,蓋始晉入。《山海經·中山經》郭璞注引《離騷》日:‘靡萍九衢。’《天問》之文也。又《大荒東經》注引《離騷》日:‘降望大壑。’《遠遊》之文也。其後《文心雕龍》有(辨騷》篇,《文選》立騷類,並兼賅《楚辭》他篇。子玄此引《楚辭·漁父》而日《離騷辭》,亦猶先唐之舊矣。”。程先生考鏡源流,其說甚明晰,然子玄此處不日《楚辭》而日《離騷辭》,似欲與下句《高唐賦》伉儷匹配,此乃囿於駢文之規範不得不然也。

《離騷》加“經”字,始於王逸注本。薑亮夫先生近有《(離騷)稱經新說),其要日:“在洪補注本《離騷》題目下都有個‘經’字。洪補說:‘古人引《離騷》未有言經者,蓋後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非屈原意。’……先秦諸子的著作有總結性的篇章,分疏性的篇章。但用經字的主要是總結性的篇章,這是漢儒注釋的體例,但也並非始於漢儒……屈原作品二十五篇,《離騷)篇確有概括總領的氣象。《離騷》稱經,從版本上說,是無甚義蘊可說的。從義理說是很能概括的字例。後世討厭一個經字,因而也否定這一標題,我看是不必這樣來認識的。”薑先生之說不無新意,然似強作解釋。先秦諸子書稱經字未可歸之“總結性篇章”,據《史通·序侍》篇可見,《離騷經》乃先唐習用之標題,彼時似無入討厭此一“經”字。

《雜說下》兩言《楚辭》漁父之事,不得定為實錄。呂恩勉先生日:“《漁父》之辭,《高唐》之賦,自非事實;昔賢采此,或亦以人人知為辭賦之流,使人作辭賦觀,非使人作敘事文觀也。”程先生亦日:“叔夜之傳高士,正同莊生之撰寓言,所謂有托而逃,用心與非湯、武而薄周、孔何異?子玄乃繩以史法,貴以實錄,亦其惑也。”知幾深曉文與史皎然異轍,何以時時以史律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