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列子(1 / 1)

《摸擬):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故列禦寇之言理也,則憑李叟;揚子雲草《玄》也,全師孔公。

《申左):且當秦、漢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經》、雜史、百家諸子,其言河漢,無所遵憑。故其記事也……其記時也……一《列子》書論尼父,而雲生在鄭穆公之年;(原注:出劉向《七略》)……或以先為後,或以後為先,日月顛倒,上下翻覆。古來君子,曾無所疑。及《左傳》既行,而其失自顯。

案:《摸擬》篇謂《列子》仿效《老子》而言理,其說本劉向而未曉唐代所見《列子》實為晉人偽托也。程千帆先生箋日:“《漢書·藝文誌):‘《歹子》八篇。’原注:‘名圄寇。’劉向《列子敘錄):‘列子著,鄭人也,與鄭穆公同時,蓋有道者也。其說本子黃帝、老子。’然子玄所見《列子》,亦即今傳晉入所造偽書,非劉、班著錄之本。”。張舜徽先生謂《列子》書乃纂集群言,與摸擬著書不同:“《列子》八篇,雖著錄於《漢書·藝文誌》,然其書早亡。今本《列子》,乃後入薈萃道家言而成,非列禦寇之書,前人早論定矣。且古人撰述,亦有纂輯群言,自標一子之例。與夫摸擬著書者,固自不同也。”。劉知幾乃王充之後勇於疑古惑經之考信家,何以未發《列子》之破綻?較之柳宗元之《辨(列子》,識猶未逮。

《列子》書,或謂張湛偽作。錢鍾書先生據張湛注《列子》“頗乖古注之常規”之注例,於《列子》是否出於張氏之手作兩可之論。其說案而不斷,征而有據,左右逢源,可參看。又餘嘉錫先生指出:“《列子》偽書,近人疑為張湛所依托,雖未必然,然必作於佛學盛行之後,斷不出於王充以前。乃《列子》襲《論衡》,非《論衡》襲《列子》也。”亦可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