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安南叛服(3 / 3)

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安南國王稱灝侵占城。先是,黎利死,子黎麟立。麟死,子黎溶立。溶為庶兄琮所殺而自立。琮侵老撾敗,黎壽域等殺琮而立溶弟灝為安南國王。中官錢能鎮雲南,複私與灝通,與之結為金蘭。轟宄行於邊境,危及雲南,巡撫王恕發其轟,亂乃免。

世宗嘉靖元年(1522),莫登庸立黎磨,僭號統元,追諡黎明為襄翼帝。六年(1527),莫登庸酰殺黎廣,並其母而自立。時黎譓尚據清華、義安、順化、廣南四道,其舊臣不服登庸者,分據險阻,為之聲援。後登庸率兵擊憩,占清華。譓敗走老撾。九年(1530)九月,黎譓憤悒死,眾立譓子寧,號日“世孫”,有兵三千。登庸陰結土帥郭遼鶴,使襲寧,大敗之,擒寧妃淑寶沉於江,寧與鄭綏,子惟堫走老撾,聚兵八千人,保漆馬江。登庸以其子方瀛為大王,改國號大正。十六年(1537),議討安南。二月,欽州知州林希元,上書陳討安南策,廣東廉州知府張嶽上書言:“自古夷狄,惟猾夏則誅,逆命則誅,未聞以不通貢勞問罪之師也。今用兵之聲先已傳布,誠恐往勘之使,生事樂禍,迎合附會,謀動幹戈。”④力陳目前不可動兵者六事。四月,兵部議討安南,兵部侍郎潘珍上諫說:陳暠、莫登庸皆弑逆之賊,黎寧與其父譓,不請封入貢亦二十年,揆以大義,皆所當討,何獨徇寧請為出師耶?且其地不足郡縣,叛服無與中國。今北敵日蕃,聯帳萬裏,烽警頻聞,顧釋門庭之防,勞師襲遠,非計之得。宜遣大臣有文武才者,聲言進討,赦其脅從,且令黎寧合剿,使一國之人,借我天聲,壯彼士氣,可坐收其功也。”⑤戶部侍郎唐胄認為:“帝王之於荒服,以不治治之。自安南內難,兩廣遂少邊警,不必疲中國為黎氏複仇。”⑥無奈世宗南伐之意甚銳,不可撓。十七年(1538)四月,命鹹寧侯仇鸞為征彝副將軍,兵部尚書毛伯溫參軍務,討安南。二十年(1541),以莫登庸為安南都統使。最初,毛伯溫上疏說,莫登庸畏威,而黎寧稱黎氏後,譜係不詳,不能作證,請求收納莫登庸,削去故爵,量授新職,使其安撫安南。廷議,同意毛伯溫主張,乃降安南王莫登庸為安南都統司,任命莫登庸為都統使,從二品,子孫世及,別給印章。六月,毛伯溫班師。

神宗萬曆二十四年(1596)四月,黎維潭來降。先是,毛伯溫班師,莫登庸死,授其孫莫福海為安南都統使。莫福海不能揖眾,為黎寧所逐,莫福海居南海上,朝廷亦置不問。後來莫福海子浤澳又勢大,最後逐黎氏有其國。萬曆九年(1581),浤潠之子莫茂洽來貢。因為莫法瀵被部下黎伯驪所逐,死於海陽,至是,茂洽始得襲位。黎氏自寧死,其舊臣鄭簡立寧子寵於西都。簡是鄭惟僚的兒子。黎寵死無子,簡等共立黎暉四世孫黎維邦為主。維邦死,次子維潭立。詔以維潭為都統使,安南複定。安南國中設十三道,道不過中國一縣。自黎氏以來,雖奉貢稱藩,然在其國中稱帝,死後加諡稱宗。黎明被殺,存人說是鄭惟鏟所為。鄭氏勢大,亡黎氏複黎氏都是鄭氏所為。維潭死,子維新嗣,維新死,子維祺立。均對明納貢。

注釋

①②③《明史紀事本末》卷二二《安南叛服》。

④⑤《明通鑒》卷五七,世宗嘉靖十六年。

⑥《明史紀事本末》卷二二《安南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