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州解圍後,朱元璋被郭子興提升為鎮撫而一躍成為帶兵官,郭子興與孫德崖等人仍然不和。為了自謀發展,朱元璋於至正十四年(1354)率二十四人南略定遠,很快就收編了兩萬多人。他將這支隊伍訓練和整頓後,率領南下攻克了滁州(今安徽滁州)。在此期間,彭大死去,趙均用更加專斷凶狠,處心積慮地想除掉郭子興。朱元璋得知後,急忙派人勸說趙均用,為其分析利害,又賄賂他身邊的人,才使郭子興免遭毒手。八月,郭子興到滁州和朱元璋會合,他見朱元璋已經擁有三萬人的武裝,而且號令嚴明,軍容整肅,十分高興,就升他為總管。
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攻下和州(今安徽和州)後,郭子興稱滁陽王,命朱元璋總製諸將。這年三月,郭子興病死,宋政權任命朱元璋為這支軍隊的左副元帥,不久又提升為大元帥。至此,郭子興親手締造的這支起義軍,全部歸朱元璋指揮。
此後,朱元璋逐漸在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定江南,克中原,一步步邁向皇帝的寶座,但始終沒有忘記郭子興。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他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並詔令建立宗廟,用一豬一羊的中牢之禮祭祀。十六年,又親自書寫郭子興的事跡,令太常丞張來儀刻在碑上。
劉福通為反元事業做出了什麼貢獻
劉福通(?~1366),潁州(今安徽阜陽)人,元末北方紅巾軍領導人。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初,他和韓山童聚眾三千人於潁州,準備起義。事敗,韓山童被捕後被殺,其妻楊氏、子林兒逃奔武安(今江蘇徐州境內)。劉福通率眾衝出重圍,於五月初三攻占潁州,大起義正式爆發。部眾以紅巾為號,燒香奉彌勒佛,故稱紅巾軍、紅軍或香軍。劉福通起兵僅四五個月,就擊潰了元廷派遣的大軍,占領了中原大片城鎮,掀開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徐州芝麻李,蘄黃徐壽輝,湘漢布王三、孟海馬,濠州郭子興等紛紛起義響應。
由於元朝軍隊和地主武裝的鎮壓,起義曾一度轉入低潮,後來因元朝廷內部傾軋,農民戰爭的形勢發生急遽變化。劉福通利用高郵戰役後的有利形勢,再次掀起大規模的反元武裝鬥爭。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劉福通將韓林兒迎至亳州(今安徽亳縣),立其為帝,號“小明王”,改元龍鳳,建國大宋。劉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為宋政權的實際領導人、北方紅巾軍的總指揮。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裏,劉福通風馳電掣,幾乎把元朝推翻。從至正十六年(1356)九月開始,劉福通派遣軍隊分路出擊,形成三路北伐的壯觀局麵。劉福通自己兩次攻打汴梁(今河南開封),於十八年五月據其為都,迎韓林兒居之。分遣毛貴攻下山東全省,由山東北進,於十八年三月直逼大都(今北京)附近的柳林(今北京通州西南)。毛貴雖然最終失敗,但山東形勢甚好。中路軍劉福通的另一部將關先生由河南而山西,由山西而綏遠、察哈爾,在至正十八年十月,毀掉了元朝的上都(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其後又東掃遼陽,進入了高麗的王都。此外。西路軍李武、崔德二人,也在元朝的陝西、甘肅、寧夏如人無人之境。但劉福通的錯誤,也正在於此。力量分散了,一事無成。結果,元軍於十九年八月搶回汴梁,劉福通帶韓林兒退守安豐(今安徽壽縣),但宋政權遭到嚴重破壞,兵力喪失大半,已構不成對元朝的威脅。此後,劉福通竭忠盡智,撐持著宋政權。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乘安豐空虛之機,遣呂珍進攻安豐,圍困很久。韓林兒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親自帶兵來救,到達之時,劉福通已陣亡。
韓林兒已經稱帝為什麼卻被害死
韓林兒(?~1366),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韓山童之子。元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被劉福通立為皇帝,號“小明王”。但韓林兒年輕,沒有什麼軍事指揮能力和經驗,宋政權建立後,韓林兒隻擁有虛名,事情都由劉福通決定。作為皇帝,韓林兒隻負責下達詔書,建立中央和地方軍政機構,任命各級官員。
後來汴梁被攻破,韓林兒逃奔安豐(今安徽壽縣)。他名義上仍是宋政權的皇帝,曾多次下詔加封朱元璋官職。朱元璋此時已有二心,有取而代之之意,但實力不夠,為了收攏人心,直至至正二十六年(1366),一直以龍鳳年號號令軍中。
安豐被圍,朱元璋率兵擊潰呂珍,救出韓林兒,但沒有將其接到應天府,而是將其安置到滁州(今安徽滁州)。韓林兒冊封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取得鄱陽湖大捷後,即吳王位。這時,宋政權已名存實亡,韓林兒是被朱元璋所“挾”的天子,但朱元璋仍奉之為正朔。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在平定南方割據勢力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命廖永忠自滁州迎韓林兒至應天,船至瓜步(今江蘇六合南)時,將其溺死。朱元璋把次年稱為“吳元年”,不再用“龍鳳”紀元。
元末,韓林兒的宋政權占據中原,縱兵攻城略地,橫行江淮十多年,擋住了元軍南攻的勢頭,朱元璋才得以休養生息,逐步壯大。但是當朱元璋的力量足夠強大,韓林兒已無利用價值時,就被朱元璋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