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大明王朝全麵解讀(9)(2 / 3)

太祖洪武元年(1368),大軍攻取中原,鄧愈率兵攻取了南陽(今河南南陽)以北還沒有歸附的州郡,擒獲史國公等二十六人,相鄰州縣也都相繼投降,又攻下牛心(今湖北應山北部)等各山寨,平定周圍地區。三年,跟隨大將軍出定西(今甘肅定西),大敗元將擴廓帖木兒,攻克河州(今甘肅臨夏),河州以西各部全部歸附,論功封衛國公,授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權的鐵券。

鄧愈為人穩重,辦事認真細致,不懼危險勞苦,治軍嚴格,也非常善於安撫投降歸附的人。他攻克城池後,秋毫無犯,百姓都很愛戴。

湯和有什麼戰功而被列為開國功臣

湯和(1326~1396),字鼎臣,濠州(今安徽鳳陽)人,跟從太祖攻克滁州(今安徽滁縣)後,授予管軍總管一職。當時太祖手下的很多將領與太祖都是同輩人,不甘願身居其下,而湯和雖然比太祖大三歲,但對太祖非常謙恭,因此太祖非常喜歡他。跟從太祖攻擊陳埜先時,左腿中箭,他拔出箭後繼續戰鬥,非常勇猛,最終將陳埜先擒獲。後又跟從平定集慶(今江蘇南京),跟從徐達奪取鎮江,晉升為統軍元帥。

守衛常州(今江蘇武進)時,張士誠的密探到處出沒,但湯和防禦非常嚴密,敵人始終不能窺探到軍情。張士誠兩次率軍侵犯,都被湯和擊退。湯和又率軍攻打無錫(今江蘇無錫),在錫山大破張士誠軍,趕跑了莫天佑。率水軍奪取黃楊山,擊敗張士誠的水軍,升為平章政事。又征討、平定江西各山寨,平定永新(今江西永新)守將周安的叛亂。跟從大軍討伐張士誠,攻克太湖水寨,在戰鬥過程中被飛炮炸傷左臂,太祖將他召回應天,傷口愈合後,他又接著前往戰場,攻克平江(今江蘇蘇州)。

不久又與吳禎率軍討伐方國珍,攻下餘姚(今浙江餘姚)、上虞(今浙江上虞),奪取慶元(今浙江境內),又攻下了隸屬各城,最終方國珍自己到軍營前來投降,浙東全部平定。又與廖永忠討伐陳友定,於太祖洪武元年(1368)將陳友定押送京城。

洪武三年(1370),跟從大將軍在定西(今甘肅定西)擊敗擴廓帖木兒,平定寧夏,立下戰功。回朝後,封為中山侯,授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權的鐵券。十一年晉封信國公,參議軍國大事。

湯和沉穩機敏,身經百戰,有勇有謀,每戰又都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朝廷的鞏固做出了重大貢獻,是開國功臣之一。

沐英有什麼英雄事跡傳世

沐英(1345~1392),字文英,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少年喪父,跟隨母親躲避戰亂,母親又去世,被太祖和馬皇後收為己子。年少時聰明敏捷,辦事決斷,太祖很器重他。

太祖洪武十年(1377),跟隨鄧愈征討吐藩,立功顯赫,授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權的鐵券。被授予征西將軍,討伐吐藩。在土門峽擊敗吐藩軍,又取道洮州(今屬甘肅臨潭),俘獲洮州首領阿昌失納,又在東籠山築城,拓展疆域數千裏。

元軍多次侵擾邊境,洪武十三年(1380),沐英率軍出塞,渡過黃河,翻過賀蘭山,跋涉沙漠,擒獲元將。第二年又從不同的道路出塞,大獲全勝而歸。不久又拜授征南右副將軍,攻取雲南。元將梁王派達裏麻率兵在曲靖(今雲南曲靖)抵抗,兩軍隔白石江相望。沐英便讓軍隊裝出要渡江的樣子,暗地裏卻派奇兵從下遊過江,到達敵人陣地後麵,做出前後夾擊敵人的陣勢。敵軍非常驚慌。沐英趁勢揮軍渡江,大敗敵軍,生擒達裏麻,長驅直人雲南。梁王逃亡而死。次年,太祖詔令留沐英鎮守雲南。

洪武十七年(1384),沐英降服曲靖酋長的叛亂,平定廣南(今雲南廣南)各處的少數民族。二十年,平定浪穹部,奉詔從永寧(今四川敘永)至大理(今雲南大理),每六十裏設一座城池,以做軍隊屯田用。二十二年,思倫發率領三十萬部眾侵犯定邊(今雲南南河彝族自治區),沐英選騎兵飛馬救援,兵分三路,將士奮勇而戰,大敗敵軍。

沐英沉穩剛毅,喜好賢才,不隨便殺人。鎮守雲南時,注意選拔官吏,督促農桑,開墾田地,疏通河流,使滇中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太祖曾對他說:“使我高枕而無南顧之憂的,就是你沐英啊!”他為朝廷的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善長為什麼能夠居開國第一功臣的地位

李善長(1314~1390),字百室,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很有智謀,預料事情大多都能料中。元順帝至正十四年(1354),投於太祖軍下。閑暇時,太祖曾問他:“何時才能平定天下?”他則讓太祖效法漢高祖劉邦,一席話給雄心勃勃的太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