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1380),塗節和中疏省吏商暠上疏告胡惟庸謀反。祖便以“枉法誣賢”等罪名,將胡惟庸和塗節、陳寧等處死。
葉琛是怎樣一個曆史人物
葉琛,字景淵,麗水(今浙江麗水)人,知識廣博,非常有文采。元末的時候,曾跟隨元朝將軍石抹宜孫鎮守處州(今浙江麗水),為他出謀劃策、捉拿山寇,後來被授予行省元帥。
太祖攻下處州後,葉琛逃到了建寧(今福建建寧)。後來經人舉薦,被征召到應天府(今南京),授予營田司僉事之職。不久,遷任洪都(今江西南昌)知府,輔佐鄧愈鎮守。後來在祝宗、康泰的叛亂之中,葉琛被抓。被抓後,葉琛對祝宗、康泰罵不絕口,始終不屈服,被殺害。洪武元年(1368),追封為南陽郡侯。
章溢的生平情況如何
章溢(1314~1369),字三益,龍泉(今浙江龍泉)人,喜愛聖賢之學,孝順父母,和兄弟們也非常友愛。
有一年,反叛者來侵犯龍泉,抓走了章溢的侄子。章溢挺身而出說:“我哥哥隻有一個兒子,用我來代替他吧。”這些人早就聽說過他的大名,便想讓章溢屈服,以顯示自己的威風。於是,把章溢捆在柱子上,可他始終不屈服。到了晚上,他騙過看守的人逃回鄉裏。於是召集鄉民組成義軍,打敗反叛者。後來,元軍到了,準備殺盡所有跟隨反叛者的人。章溢就為他們求情說:“鄉民跟隨反叛者也是出於無奈,再說,殺了也無濟於事。”元軍將領石抹宜孫想想也對,便下令製止軍隊濫殺無辜,並留章溢做了幕僚。章溢跟隨他平定了慶元(今浙江慶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等地的反叛者,論功也曾多次授予官職,但都被他拒絕,說:“我所率領的都是家鄉的子弟,一心為家鄉,都為剿滅反叛者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隻是我一個人取得功名,於理不公,於心不忍。”並把義兵托付給兒子,自己退隱匡山(今浙江龍泉南)。
後來,太祖禮聘他到應天府(今南京)。當太祖問到何時才能平定天下時,章溢說:“天道沒有固定的對象,隻有有德有才而不亂殺人的人才能一統天下。”朱元璋認為說得非常好,並授予僉營田司事之職。後來,章溢到江東、兩淮的農田去巡視,按照戶籍製定了稅額,當地百姓覺得非常合理。又遷任湖廣按察僉事。他看到荊襄(今湖北一帶)地區還有好多廢棄的土地,便提出分兵屯田的建議。太祖聽從了。
後來,處州(今浙江麗水)發生騷亂,章溢被任命為浙東按察副使前去鎮壓,騷亂很快就平息了。浦城的守軍缺糧,章溢就將存入官府的糧食勻出來供給他們。朱亮祖攻取溫州(今浙江溫州)後,軍中有很多劫掠來的女子,章溢都按原籍將她們遣送回家。太祖曾告諭群臣說:“章溢雖然是個儒學之士,但他們父子效力一方,共同平定了叛亂,功勞不在諸將之下。”
洪武三年(1370),與劉基一起被授予禦史中丞兼讚善大夫。當時的朝臣在指責別人的過錯時大多嚴厲苛刻,而章溢卻能始終堅持大義,秉公辦事。後來在安葬母親時,因悲傷過度,染病去世。太祖非常悲痛,親自撰寫祭文,並親臨他家祭奠。
馮勝有什麼戰功而成為開國功臣
馮勝(?~1395),定遠(今安徽定遠)人,據說他出生時黑氣滿屋,許多天都沒散去,長大後,英勇有謀略。
太祖與陳友諒在龍灣大戰時,馮勝攻破陳友諒的主力陣營,敵軍大敗,逃到采石(今安徽馬鞍山東南)。馮勝又打敗他們,並趁勢收複了太平(今安徽當塗)。又跟從太祖攻下安慶(今安徽安慶)水寨,長驅直入到江州(今江西九江),趕走了陳友諒。後來在鄱陽湖之戰中,又跟從太祖打下了武昌,攻克了廬州(今安徽合肥)、江西等地。與徐達聯合攻克了高郵(今江蘇高郵)、淮安(今江蘇淮安)、安豐(今安徽壽縣)等地。後跟隨徐達北征,攻下了山東各州縣,戰功僅次於常遇春。
太祖洪武元年(1368),馮勝帶兵沿黃河而上,攻下汴梁(今河南開封)、洛陽(今河南洛陽)、陝州(今河南陝縣)、潼關(今陝西潼關)等地,被授予征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不久,又進攻山西,攻取懷慶(今河南沁陽),翻過太行山,攻克碗子城(今山西晉城南碗城村)等地,活捉元朝右丞賈成。又攻克平陽(今山西臨汾)、絳州(今山西新絳),活捉元朝左丞田保保等,俘虜敵軍將士五百多人。二年,馮勝率軍平定陝西。三年,出兵西安,打敗元朝大將擴廓帖木兒,俘獲幾萬人馬。又攻占略陽(今陝西略陽),活捉元朝平章蔡琳。論功封為宋國公,授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權的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