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自李成梁之後,連年戰敗,潰不成軍。於是戰功卓著的董一元被舉薦為統帥,鎮守遼東。當時,蒙古把兔兒與其伯父妙花、姑父花大相勾結,並與西部卜言台周相呼應,多次侵犯邊境,長期騷擾。卜言台周揚言要攻占廣寧,把兔兒等人的軍隊駐紮在遼陽(今遼寧遼陽),企圖入侵劫掠鎮武、錦州和義州(均位於今遼寧省東部邊界)。董一元審時度勢,認為隻要首先擊破離邊境最近而勢力較弱的把兔兒,卜言台周等勢力將失去內應而不戰而退。決策已定,董一元迅速命令副使孫守廉火速前往右屯牽製海西部,自己率領大軍藏在鎮武城外,留下空營以誘敵深入。敵軍魯莽,果然中計,以為官軍膽怯逃跑,便全軍入城。正當敵軍懈怠之時,明軍從營中躍起,裏外加擊,奮力衝殺,敵人死傷慘重,大敗而逃。海西部知道把兔兒失利,也望風而逃,明軍大獲全勝。捷報傳人京城,世宗十分高興,祭告於天地祖廟,加封董一元官爵,給予豐厚的獎賞。
雖然敵軍各部受創嚴重,但董一元並不放鬆警覺,一旦忽略了防備,就會使賊寇有機可乘,於是親自率軍跋涉四百餘裏,抵達敵巢,斬草除根,一舉殲滅賊寇。至此,遼東邊關才得以徹底安寧。
劉一燝是怎樣和閹黨鬥爭的
劉一燝(1567~1635),字季晦,南昌(今江西南昌)人,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考中進士。他曆經神宗、光宗、熹宗三朝,擔當國家重任,深得皇帝信賴。到熹宗時,劉一燝、葉向高、左光鬥等德高望重的大臣共同主持朝政,朝中遍布賢臣良將,天下人都企盼著國家太平昌盛。然而,大宦官魏忠賢利用熹宗年幼,以花言巧語進行蒙蔽,排擠驅逐賢臣,漸漸竊取了大權,朝政越來越腐敗。劉一燝十分憎惡魏忠賢的所作所為,身為輔政大臣,怎能容忍奸人當道,於是和閹黨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當初,光宗寵妃李選侍被迫移出正宮的時候,伺候她的宦官劉朝等人趁機偷盜內宮秘藏的寶物,經過乾清門時,由於慌亂而跌倒,金銀珠寶散了一地。熹宗知道後很生氣,要判處死罪,但一直都沒有執行。到這時,魏忠賢當權,那些宦官便用重金賄賂他,請求疏通關係。魏忠賢得了好處,便上疏替他們辯解求情,熹宗寵信他,便聽信了,免除了劉朝等人的死罪。宦官們由此更加迎奉魏忠賢,以為他已控製了皇帝,而魏忠賢也愈發的狂妄自大,篡改詔書、陷害賢良,無惡不作。劉一燝知道後,很是氣憤,心裏明白此案一定又是魏忠賢從中做了手腳,於是上疏,言辭激烈地申辯事實,要求依照原來的判罰,立即處死劉朝等人。熹宗很器重劉一燝,覺得他所說的有道理,如果出爾反爾會失掉皇家的顏麵,就聽從了他的意見。這樣,才使魏忠賢的陰謀沒能得逞。魏忠賢也因此開始記恨劉一燝,時時謀劃著要除去這個心腹大患,隻是顧忌他的權位重,聲望高,一直不敢下手。
修建神宗陵墓的定陵工程完成後,魏忠賢又把功勞攬在自己名下,厚顏無恥地要求賞賜加封。劉一燝堅決反對,上疏向熹宗說明事實,並責備魏忠賢濫求封賞。這樣才使討要封賞的鬧劇收場。而到此時,劉一燝與魏忠賢之間的矛盾已經是水火不容了。
慢慢地,宦官的勢力壯大起來,清廉正直的大臣都受到迫害,使劉一燝孤立無援。魏忠賢認為時機成熟,便讓手下親信上疏攻擊劉一燝。眾口鑠金,劉一燝不得已,請求辭職,但熹宗很信賴他,多次安慰挽留,不讓離去。魏忠賢很是惱怒,為了除去這個眼中釘,便不擇手段,假傳聖旨,讓劉一燝回家養老。
雖然這場與閹黨的鬥爭,以劉一燝的失敗而告終,但劉一燝對閹黨的抑製還是起了作用的,使他們不至於為所欲為。
韓爌為什麼會遭到魏忠賢的排擠
韓爌(kuàng)(1565~1644),字象雲,蒲州(今山西永濟西南)人,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考中進士。他為人正直,老成持重,在光宗、熹宗兩朝擔任要職,舉薦賢才,任用能士,而抑製奸邪黨徒,受到人們的稱讚。然而,正因為他廉潔正直,不與奸邪為伍,遭到魏忠賢的排擠和陷害。
熹宗即位之初,韓爌與葉向高等人共同主持朝政,國家政局大有好轉。這時,為人陰險狡猾的魏忠賢作惡多端,破壞朝政,楊漣等人聯合上疏彈劾他,列舉了二十四條罪狀。魏忠賢害怕被治罪,便向德高望重的韓爌求救,請求替自己辯解說情。韓爌向來憎惡魏忠賢,恥於與其為伍,便嚴詞拒絕了。魏忠賢於是懷恨在心,一心要報複。
後來,葉向高罷官,韓爌擔任首輔,依然是秉持公正,任用賢良,打擊奸邪,多次製止了魏忠賢黨羽的惡行。魏忠賢更加恨他,就與魏廣微勾結,假傳聖旨,責備韓爌獨攬大權,命令他與魏廣微合作,借此削弱他的權力。而此時朝中的正直之士如楊漣、左光鬥等人都先後被排擠迫害了,朝廷上下遍布魏忠賢的黨羽親信。韓爌勢單力薄,無力進行抗爭,於是上疏請求辭職。魏忠賢早就盼著這一天,便立即傳旨批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