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附錄:明朝大事年表(2)(2 / 2)

1629年崇禎二年定逆案。斬奢崇明、安邦彥,水西叛亂平。後金兵入塞,圍攻北京,皇太極使反問計,思宗逮袁崇煥下獄。1630年崇禎三年東調勤王兵之延綏、甘肅兵士嘩變。李自成投奔起義軍。後金兵大掠畿輔後東歸。張獻忠於米脂縣起義。加田賦充餉。袁祟煥被明政府殺害。1631年崇禎四年起義軍領袖王嘉胤犧牲。後金兵圍大淩河城。孔有德反,連陷陵縣、臨邑等城。1632年崇禎五年孔有德陷登州、黃縣。陝西義軍入山西,連陷大寧、澤州、壽陽。1633年崇禎五年命曹文詔、左良玉在山西、河南鎮壓義軍。孔有德及耿仲明先後降於後金。後金兵克旅順。義軍渡河,陷澠池、伊陽、盧氏,逼湖廣。科學家徐光啟卒。1634年崇禎七年尚可喜降後金。設河南、山、陝、川、湖廣五省總督負責鎮壓義軍。義軍在湖廣、四川一帶轉戰。高迎祥、李自成誤入興安縣車箱峽,以偽降計脫險。後金兵進犯宣府等地。1635年崇禎八年起義軍大會滎陽,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率義軍克鳳陽。1636年崇禎九年高迎祥被擒,犧牲。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清兵入塞,連下近畿州縣。清帝親攻朝鮮。1637年崇禎十年楊嗣昌建“四正六隅”之策圍攻農民軍。張獻忠、羅汝才自襄陽攻安慶。李自成入四川,連陷州縣,逼成都。加派“剿餉”。宋應星《天丁開物》刊行。清封朝鮮。1638年崇禎十一年張獻忠偽降於穀城。李自成在潼關南原中伏,大敗。清兵入塞。明督師盧象升戰死巨鹿,北京戒嚴。1639年崇禎十二年清兵克濟南,俘德王,凡深入二千裏,下畿內、山東七十餘城。三月,清兵出青山口,北歸。五月,張獻忠再起於穀城。敗左良玉於羅猴山。楊嗣昌出任督師。加派“練餉”。1640年崇禎十三年張獻忠迂回四川。李自成入河南,饑民群起響應。清命親王大臣帶兵更番出撫明鬆、杏、寧、錦間。1641年崇禎十四年李自成克洛陽,殺福王朱常洵,兩次攻打開封。張獻忠入湖廣,克襄陽,殺襄王。楊嗣昌自殺。清兵攻錦州,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師救援,敗於鬆山。荷蘭、西班牙兩國殖民主義者為爭奪對台灣的統治權發生戰爭。地理學家徐霞客卒。1642年崇禎十五年清兵克鬆山,洪承疇投降。祖大壽獻錦州城降清。清兵入薊州,連下畿南、山東八十餘州縣。李自成三打開封,克襄陽。西班牙戰敗,荷蘭侵占整個台灣島。1643年崇禎十六年清兵北歸。皇太極病亡,子福臨繼位,是為清世祖,以明年為順治元年。張獻忠轉戰湖廣、江西,克武昌、長沙、撫州等地。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建百官,繼而破潼關,入陝西,克西安。1644年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李自成克北京,明思宗自縊死,明亡。吳三桂降清,獻山海關。李自成受吳三桂與清兵夾擊,敗於山海關。清攝政王多爾袞統兵入關。李自成退出北京,回師陝西。清兵進北京。福王朱由崧即位於南京,以明年為弘光元年。張獻忠入四川,克成都,建大西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