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附錄:明朝大事年表(2)(1 / 2)

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俺答屢入塞侵擾。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俺答自河套進犯延安、慶陽等地,殺掠甚眾。首輔夏盲、總督曾銑力主收複河套。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曾銑率兵出塞擊韃靼,獲勝。1548年嘉請二十七年家大計。夏言、曾銑被殺害。嚴嵩奪得首輔地位。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大舉入寇,圍攻北京。北京戒嚴,召各鎮勤王。俺答擄掠人畜金帛,滿載而去,是為“瘐戌之變”。兵部尚書丁汝夔被誅。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大舉騷浙江備倭。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俺答入寇。王直勾倭掠江浙。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倭寇騷擾江、浙等地,南京兵部尚書張經總督軍務討倭。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張經,俞大猷敗倭寇於浙江王江涇。張經因嚴嵩黨羽趙文華陷害。被逮下獄,遇害。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胡宗憲破倭於乍浦,擒殺徐海。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殖民者私自擴大在澳門的居住地,築炮台,建城垣,設官管理。明朝僅向其收取租金。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倭寇犯通州、福州、淮安等地。清太祖努爾哈赤生。1561年嘉靖四十年戚繼光大破倭寇於台州。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浙東倭患平息。倭寇大舉侵擾福建,戚繼光入閩抗倭。嚴嵩敗,子嚴世蕃謫戍。重錄《永樂大典》。1563年熹靖四十二年俞大猷、戚繼光大敗倭寇於福建。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戚繼光破倭於仙遊,福建倭患平息。倭犯廣東。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戚繼光、俞大嚴合殲廣東殘倭,沿海倭亂基本平定。嚴世蕃伏誅。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世宗卒,子裕王朱載後繼位,是為穆宗。海瑞上《治安疏》。1567年隆慶元年張居正入閣預機務。俺答犯大同,掠交城、文水。韃靼土蠻部犯薊鎮,掠昌黎、盧龍、灤河,京師成嚴。調譚綸、戚繼光北上防邊。1570年隆慶四年俺答孫把漢那吉降明。俺答遣使請封貢。

1571年隆慶五年明朝封俺答為順義王,開設貢市,北麵及西北邊境暫寧。1572年隆慶六年穩宗卒,皇太子朱翊鈞繼位,是為神宗。高拱罷,張居正晉升為內閣首輔。1575年萬曆三年黃河決高郵、碭山。西班牙殖民者自馬尼拉來中國,襲用呂宋名號與中國通商。1576年萬曆四年黃河決崔鎮。1577年萬曆五年張居正丁父憂,“奪情”留位,朝臣有糾劾者多被杖責,謫戍1578年萬曆六年張居正起用潘季訓治河。丈量天下田畝,限三載竣事。李明珍《本草綱目》修成。1580年萬曆八年黃、淮二河治理工程完成。耶穌會士、意大利人羅明堅到揚州。1581年萬曆九年裁各省冗官,核徭賦,汰諸司冒濫冗費。通令全國行“一條鞭法”。1582年萬曆十年張居正卒。耶穌會士,意大利人利瑪竇到中國,吳承恩卒。1583年萬曆十一年追奪張居正官階。凡張居正所舉用的官員,斥削殆盡。努爾哈赤以父祖仇起兵攻尼堪外蘭。明使努爾哈赤襲都指揮使。1584年萬曆十二年籍沒張居正家,榜其罪於天下,家屬戌邊。1585年萬曆十三年四川建武所兵變。海瑞複官。1588年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五部。1589年萬曆十七年劉汝國在太湖等地起義,遭鎮壓,失敗。自過年始,神宗不上朝。明朝晉封努爾哈赤為都督僉事。1590年萬曆十八年群臣請立太子,“爭國本”事起。1592年萬曆二十年寧夏致仁副總兵哮拜反,討平之,倭寇朝鮮,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經略備倭軍務,李如鬆為總兵官,率兵援朝鮮。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李如鬆戰倭於明鮮平壤,克之;進攻王京,敗於碧蹄館,倭棄王京遁。召宋應昌、李如鬆還。努爾哈赤擊敗葉赫等九部聯軍。李時珍卒。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山東、河南、徐、淮等地遭災人民紛紛起義。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明朝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明遣使往日本,封平秀吉為日本國王。1596年萬曆二十四年遺宦官分赴各地開礦、榷稅。平秀吉不受封,複侵朝鮮。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任麻貴為總兵、楊鎬為經略、邢玢為總督,援朝抗倭。四川亳州宣慰司使楊應龍反,掠合江、綦江。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援朝諸將敗倭,朝鮮平。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臨清民變,焚稅使馬堂官署。殺其參隨三十四人。武昌、漢陽民變,擊傷稅使陳奉。楊應龍陷綦江。

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李化龍率師討楊應龍。楊應龍自縊死,播州平。兩備各省災傷、饑荒,人民起義。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至京獻方物。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武昌民變,殺稅監陳奉之參隨多人,焚巡撫公署。蘇州民變,殺織造中官孫隆之參隨數人。立朱常洛為太子。1602年萬曆三十年騰越民主,殺稅監委官。思想家李贄自刎。1603年萬曆三十一年努爾哈赤統領部下自呼蘭哈達移居赫圖阿拉。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詔罷天下開礦,以稅務歸有司。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雲南人民殺稅監楊榮。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西方曆法始入中國。《金瓶梅》問世。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梃擊案”發生。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即汗位於赫圖阿拉,建元天命,國號“大金”。戲曲家湯顯祖卒。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師伐明,攻占撫順、清河堡。明任楊鎬為遼東經略,加派“遼餉”。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發生薩爾滸戰役,杜鬆、劉鋌戰死,明軍大敗。後金兵克太原,馬林敗沒。熊廷弼經略遼東,楊鎬下獄。再加天下田賦。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複加天下田賦。明神宗卒,皇太子朱常洛繼位,是為光宗。光宗即位二十九天而卒,“紅丸案”起。皇長子朱由校繼位是為熹宗。“移官案”起。封熹宗奶媽客氏為奉聖夫人,魏忠賢入司禮監為秉筆太監,客魏之禍自此始。罷熊廷弼,以袁應泰代之。1621年天啟元年後金兵克沈陽、遼陽,經略袁應泰死之。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王化貞為廣西寧巡撫。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反,據重慶,圍成都,派將討之。1622年天啟二年後金兵克西平堡、廣寧。熊廷弼、王化貞被逮下獄。大學士孫承宗經略薊遼,命袁崇煥築寧遠城,貴州水西土同知安邦彥反,陷畢節、安順等城,圍貴陽。山東白蓮教徒徐鴻儒起義,失敗。1623年天啟三年荷蘭侵略者占據澎湖。奢崇明敗走龍場,與安邦彥合。魏忠賢總督東廠。1624年天啟四年楊漣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南北諸臣劾魏忠賢者相繼。楊漣、左光鬥等被罷官。荷蘭殖民者侵占台灣的南部。1625年天啟五年後金兵克旅順。閹黨逮楊漣等“前六君子”下獄,皆死於獄中。翻“梃擊”、“紅丸”、“移宮”三案,毀天下東林講學書院,榜東林黨人姓名,頒示天下。熊廷弼被誅。後金遷都沈陽,是為盛京。1626年天啟六年袁崇煥敗努爾赤於寧遠,努爾哈赤受重傷,半年後病亡,子皇太極繼位,是為清太宗,以明年為天聰元年。閹黨逮周起元等“後七君子”,皆遭害死。修《三朝要典》各地建魏閹生祠。陝西農民起義爆發。蘇州民變。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灣基隆。1627年天啟七年陝西澄城農民起義,殺知縣張鬥耀。後金兵圍錦州,攻寧遠,袁崇煥大敗之。熹宗卒,其弟信王朱由檢嗣位,是為思宗。謫魏忠賢於鳳陽,魏閹自縊死。1628年崇禎元年毀《三朝要典》,誅許顯純。鄭芝龍受撫。陝西饑民苦於加派,紛紛反抗,高迎祥、王嘉胤率眾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