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樣一個事先埋下的伏筆,後來的大開殺戒也就有了隨其自然的理由。
在這次受封人員中,李善長是唯一一個以文臣身份晉封公爵的。其他受封的公、侯則全部是來自於武將集團,由此可見李善長身份之特殊。
朱元璋為了將皇室與功臣的利益捆綁在一起,還通過聯姻的手段夯實帝國的權力底盤。郭英之妹為朱元璋寧妃,徐達、馮勝、藍玉之女皆為王妃。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勳貴之子皆尚公主,與朱元璋結成兒女親家。
朱元璋這麼做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方式確保那些開國功臣進入和平年代後的忠貞度不減,以鞏固朱家王朝的統治,使大明江山能夠傳祚無窮。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股份製公司,用股份將這些權力股東栓在帝國的褲腰帶上。
然而沒過幾年,這段短暫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結束。“飛鳥盡,良弓藏。”皇帝與功臣始終難以擺脫這種權力困境,曆史的活劇也如同盜夢空間的陀螺一直旋轉下去。當權力運轉進入到這樣一個怪圈,作為局中之人掙紮得越厲害,沒頂的幾率也就越大。每個朝代的開國者都無可幸免地迎頭撞上,朱元璋的朝代也同樣不例外。
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頒布《洪武青花執壺鐵榜文》,對帝國文武官員要嚴加戒飭,並且在其中嚴厲指責部分有功之臣在新的時代裏放鬆了個人世界觀的改造,幹下違法亂紀之事。這可以看作是朱元璋對驕傲放縱的功臣們發出的一種警告,同時也傳遞了君臣關係趨於緊張的一個信號。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裏,朱元璋又先後炮製了《資世通訓》和《臣戒錄》等訓誡性的製度。
在這些頒布的製度裏,朱元璋逐步褪下溫情的麵紗。他警告那些曾經的戰友,如今的帝國官員們。你們不要自恃功高就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裏,如果你們對我不忠、逾越禮製,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些功臣們雖然嗅到了帝國的上空彌漫著不祥的氣息,可他們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時候朱元璋已經在心中將無形的屠刀緩緩地舉起。從無形到有形,有時候缺的隻是一個借口。
有人借用經濟理論來形容朱元璋與那些功臣的關係,說他們是一種委托代理關係。也就是說,朱元璋作為帝國的法人代表,他手裏控製著帝國的產權,但他又分身乏術,抽不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親力親為,於是就委托一個或數個代理人來幫助他管理國家。
作為皇帝的朱元璋所能做的,就是派發高薪給功臣們,同時讓他們在政治上享受高職位。朱元璋希望用這些現實的利益來換得功臣對皇權的一顆赤膽忠心。當然朱元璋這麼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在任何時候都要保證皇權獨大,這些開國功臣們不要動不動就生出異心,更不要想去造反。
造反是一項高風險,但同時也是高收益的行業。對於任何一個皇帝來說,要讓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世傳下去,就要將功臣造反問題放在重中之重。在搞不清楚誰將會造反的時候,每一位功臣都有可能成為皇帝懷疑的對象。其實這是一種很致命的邏輯,因為這種完全靠內心推理來完成的命題,對於功臣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