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心還不甘,準備連太子李亨一起解決,就嚴刑逼供韋堅,希望把太子李亨也拉下水。可太子李亨絕非等閑之輩,他沉毅勇為,不慌不忙地來個壯士斷腕,他以“情義不睦”為由,請父皇準許他與韋氏離婚,表明自己決“不以親廢法”,廢棄韋氏,洗清自己。李林甫一看,呀,這李亨還挺狡猾,就一不做二不休,瞄上了李亨另外一個愛妃——杜氏的父親,以貪汙罪將杜氏的父親逮捕下獄,但李亨韜光養晦的功夫實在一絕,他又來了個大義滅親,主動廢掉了杜妃,這下李林甫沒有辦法了,他總不能把唐玄宗的兒媳婦全部休掉,隻好長歎一聲,暫時罷手。
這時候,朝廷的局勢已經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19年來,李林甫盡管殫精竭慮、一絲不苟地編織自己的天羅地網,但百密難免一疏,“雜胡”安祿山就是李林甫的漏網之魚,另外,唐玄宗的小舅子楊國忠也算一條。他們都沒有文化,符合李林甫重用的條件,但是,他們都憑借自己機敏的頭腦和非凡的膽識,破土而出,據說兩人已經開始自學《四書五經》和《論語》,安祿山還特別花重金聘請了家庭教師,楊國忠也不斷籠絡一些有想法的學者為自己策劃,他們的積極進取引起唐玄宗的關注。在李林甫的19年宦海生涯中,出於陷害打擊異己的需要,李林甫曾蓄意豢養了一批酷吏,其中的精英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被唐玄宗評價為“一不良人,朕不用也”的吉溫,另一個就是“為吏深刻”的羅希。吉、羅兩人審案,完全按照李林甫的意思行事,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凡是落入吉、羅兩人之手的李林甫政敵,沒有一個能逃脫厄運,所以時人稱之為“羅鉗吉網”。這兩個人中,吉溫是個“識時務”的俊傑,看見安祿山深受寵信,就準備反戈一擊,他不嫌棄安祿山“雜胡”的民族身份,拐彎抹角、低三下四地叫安祿山為三哥。有一天,吉溫直言不諱地對他三哥安祿山說:“李林甫是不會提拔三哥您做丞相的,我整天為他忙前跑後,也得不到提拔。三哥,如果您把我推選給皇上,我和您聯手,把李林甫這老渾蛋擠出朝廷,那您不就是丞相嗎?《呂氏春秋》雲‘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嘿嘿嘿,多好啊!”
安祿山聽完後,笑了笑,什麼也沒說。吉溫不知道,其實,這時候李林甫已經病入膏肓了,他“時已有疾,憂懣不知所為”。就是說,李林甫已經不能正常上班了,安祿山完全沒必要做最後一擊。 幾天後,楊國忠忽然遞上奏折,狀告李林甫與番將阿布思有異謀,李林甫的舊人陳希烈等人也紅著臉、賭咒抹脖子從旁作證。
幾天後,李林甫一命嗚呼了。李林甫時代真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