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爭寵:貴妃是妹亦是娘】
安祿山長長地舒了口氣,李林甫含笑九泉,他終於可以翻身農奴把歌唱了。太子李亨也長長地出了口氣,他也很高興,自己終於有出頭之日了。而他們都高興的太早了,這時候,又一場鬥爭撲麵而來。
《舊唐書》對李林甫如此評價:“生既唯務陷人,死亦為人所陷。”李林甫死後,唐玄宗依然不相信楊國忠的舉報。楊國忠一不做二不休,宜將剩勇追窮寇。他找到李林甫的女婿——諫議大夫楊齊宣作證。楊齊宣是個“妻管嚴”,本來是不敢大義滅親的,但看見楊國忠陰冷的表情,覺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怎麼都不適合自己,就大膽地“越雷池一步”,按照楊國忠的意圖,出庭指證李林甫,成為本案唯一的汙點證人。唐玄宗聽到李林甫是叛徒的消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耳朵。他百思不得其解,李林甫也太狡猾了吧,竟然笑眯眯在自己身邊臥底了19年,還安插了這麼多耳目奸細,如此可恨的人,其家屬也不會是什麼好玩意兒。於是,一道聖旨“製削林甫官爵;子孫有官者除名,流嶺南及黔中”。末了,唐玄宗還不解氣,心想:你生前騙了我,享受了榮華富貴,死了我不能便宜你,便命令楊國忠“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我們不能讓一代陰謀家享受大唐帝國政治家的禮遇。你生前騙了我,享受了榮華富貴,死了我不能便宜你,
解決了笑裏藏刀的李林甫,唐玄宗脆弱的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變得神經兮兮的,整天“借酒澆愁愁更愁”,心灰意冷得有些無所事事,對待皇帝這個本職工作也沒有那麼熱心了革命意誌變得越來越消沉。整天和玉環妹妹待在一起,吟風弄月、卿卿我我。大事全權委托國忠哥哥經營,楊國忠以侍禦史的身份上升到正宰相,身兼各種職務40餘種,權杖易主,正式進入楊國忠執政期。
楊國忠,原名叫釗,山西永樂人,是武則天最親密的男友張易之的外甥,憑借這層關係,楊國忠挖到了官場的“第一桶金”。其個性“本性疏躁,強力有口辯,既以便佞得宰相,剖決機務,居之不疑”。楊國忠掌權以後,所執行的政策措施和李林甫大同小異,有不少政策繼續沿用下來。他更加專橫、更加腐朽。自我標榜“以天下為己任”,誌大才疏。在朝廷上,恃寵無所顧忌,公卿以下,他都隨便指使,大臣們都很怕地。就連左相老臣陳希烈也畏其權寵,凡事都看楊國忠臉色行事,不敢稍有異議。天寶十三載(754),楊國忠幹脆把他排擠出相位;同時看準文部待郎韋見親軟弱可欺,易於控製,建議唐玄宗任命韋見素為宰相。韋見素任宰相以後,基本上不敢議論朝政,隻是明哲保身。這跟八年前李林甫建議任用陳希烈為宰相如出一轍。楊國忠還在地方上到處安插親信黨羽,如派司勳員外郎崔圓任劍南留後,實際行使節度使職權,以協助他管理西南各地;又任投靠他的魏郡太守吉溫為禦史大夫,擔任京畿、關內采訪等差使,幫助他控製京畿地區,形成了進退可據的勢力網。
按照老規矩,宰相上朝堂處理軍國大事。李林甫籍口天下太平無事不用按舊例辦事,上午已時(上午十一點)即回家。楊國忠完全繼承了這一做法,甚至回去得更早。處理政務,個人說了算,對國事極端輕率。
在選拔人才方麵,楊國忠任人唯親,完全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他提出:“文部選官時,要以資曆而不是才能為標準,凡有空缺,按資曆高低授官。這樣做,是為了籠絡人心。一批因各種原因不能晉升而久久擔任原職者,按照楊國忠的建議都掛選上了,他們喜出望外,對楊國忠感恩在心。從此,選官大權全由楊國忠一人獨攬。第二年春天正式注冊時,楊國忠又在私第把待選之人都召集來,讓楊氏諸姐妹垂帶偷看,笑語之聲,在外麵聽得清清楚楚。吏部侍郎韋見素和張倚穿著官服,也被隨意使喚,跑前跑後,被弄得狼狽不堪。事後,楊國忠門妹妹們:“這兩個紫袍‘主事’像什麼人?”楊家姐妹們七嘴八舌挖苦一番,相對大笑。視國家大事如兒戲。更為荒唐可笑的是,在京兆尹鮮於仲通等授意下,入選土子們奏請玄宗為楊國忠在省門立碑,頌揚他選官有“功”。唐玄宗竟然答應,寫好後,玄宗還親自定稿,禦筆改了幾個字。鮮於仲通為了獻媚取寵,特意將那幾個字用金粉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