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武則天有多狠(4)(3 / 3)

正方三辯總結陳詞: 我方一辯、二辨辛苦了半天,我也就懶得多說了。一句話,老武冷血,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反方一辯: 正方不要搬史書來壓小弟,素聞對方才高八鬥,但推理實在不敢恭維。小弟也讀過兩年書,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李弘被他母親武則天殺害,這個看上去不應該成為爭論的問題近年來卻被史學界重新提了出來。今天辯論,小弟也翻閱了《新唐書》、《全唐文》等書後,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李弘不是被殺害的。《新唐書》載有高宗的詔書說:“太子沈瘵,朕須其痊複,將遜於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結,疾日以加。”意思說太子李弘一直有“瘵”這種疾病,高宗本想待他病好了後傳位給他。瘵就是現在的結核病,一種由結核杆菌引起的傳染病,在古代是很難治愈的,常常會致人於死地。李弘以太子身份監國時實際上已經得了這種病,由於他帶病理政,以致太勞累了,加重了病菌的侵襲,最終病情惡化死在合璧宮。持這種觀點者認為,《新唐書》和《唐會要》是記錄李弘被鴆最直接的史書,但這幾本史書都編於五代及北宋,它們錄入了許多唐人的觀點。從中唐開始,當時的社會對武則天已經有了特殊的看法,人們是很難接受一個女人曾經篡奪政權當上皇帝這一事實,所以整個社會對武則天是抱著很深的成見,大家都在盡可能把武則天描繪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女暴君。《新唐書》等書的記載有史料的來源,不會是憑空想象的,但必定會繼承了唐人的觀點並加入作者個人的好惡觀念,因而並不能強有力地證明是武則天殺了李弘。司馬光編《資治通鑒》時比較實事求是,說:“《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鴆。”又雲:“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雲時人以為天後鴆之,疑以傳疑。”顯然,李弘是被鴆殺的在唐代就有人說起了,但司馬光認為這件事還是以訛傳訛。

反方二辯: 我來駁駁正方二辯。你剛才說李弘與母親交惡是由於李弘替兩位公主講了幾句公道話,就惹得老武動了殺心,能說通呢,答案是no!當時武則天確是一怒之下把兩位公主許配給了衛士,但她與李弘的結怨其實根本沒必要,因為李弘的所作所為根本不可能影響武則天的當權和奪權,其時的武則天早就大權在握,號稱“二聖”。更何況從時間上說也有一些問題,因為此事發生在鹹亨二年,距離李弘死的時間約有4年,憑武則天的個性,真要殺人,無論如何不可能等上4年的。李弘早已癆病纏身,死是早晚的事。武則天與其要冒風險去把他殺死,還不如靜靜地等他自己撒手離開人世。如此,說李弘是被武則天鴆殺的是不能成立的。

反方三辯陳詞總結:哎呀呀,看來正方一定又要輸得清潔溜溜了!我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