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神探與臥底(2)(1 / 2)

“臥底”出手護唐

什麼是臥底,有人說臥底就是取得對手信任,保全自己再借機幹掉對手。

我認為最高明的臥底,不是以幹掉對手為目的。最高明的臥底,是去化解對手。

武則天想當皇帝的時候,隻是想自己過過癮。她沒有考慮更多,更沒有想到當了皇帝之後怎麼辦。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武則天個人是無法改變的。尤其在後期選擇接班人時陷入兩難境地,一邊是李唐,一邊是大周,那一個她該放開。狄仁傑捕捉到了武皇的心思,在取得信任的前提下積極進諫,成就了還政於李唐的曆史偉業。

正如林語堂先生寫的《武則天正傳》中所言:“他的冷靜,他的耐性,他的智慧,他的眼光,都不弱於武後。他正是武後的克星。”

克星,不是水火不容,兵戈相見,而是一物降一物,是一種致命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磁場。

與狄仁傑相比,武則天是單純的,單純到信任狄仁傑的一切。“別人賣了你,你還幫別人數錢呢!”其實這句話用到晚年的武則天身上也無不妥。武則天當政時,久經江湖的狄仁傑已經慢慢修煉成為官場老妖精。狄仁傑官居宰相,在朝廷炙手可熱之時,也正是陰謀家武承嗣躊躇滿誌之日。滿朝之中,武承嗣誰也沒放在眼內,他唯一顧忌的就是這個狄仁傑。他認為狄仁傑將成為自己被立為皇嗣的最大障礙。武承嗣的確沒有看錯人,老狄也沒有辜負他那獨到的眼光。為了和武承嗣鬥爭,狄仁傑利用武則天對自己的信任,在立儲的過程中,發揮了獨特而決定性的作用。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任令其他人望塵莫及。武則天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在狄仁傑作幽州都督的時候,武則天還賜給他以紫袍,紫袍上有武則天親自製作的十二個金字,這是難得的榮耀!對於老年的狄仁傑,武則天更是顯示出了女性溫情的一麵:朝堂之上,武則天特許狄仁傑不用使跪拜之禮;武則天還曾多次告誡朝中官吏“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指狄仁傑)。”在武則天的朝堂裏,狄仁傑地位之崇高,無人可出其右。這讓狄仁傑有機會對武則天之後的繼任者作出從容安排,並做出決定性的影響。

武則天對狄仁傑信任到了什麼程度呢?有一件我非常感興趣的事可以證明,但我也沒辦法證明這事就是真的。

當時武則天學著男性皇帝們的做法,把自己的後宮製度化,設立名為“控鶴府”的機構,大量圈養貌美的男人和輕薄的文人。就在其他大臣們沉默的時候,狄仁傑發飆了,也隻有他能發飆。不過他的話也太硬邦邦的了,一個不懂風月的糟老頭。他直接要求武則天關閉控鶴府。他說:“臣過去請撤‘控鶴監’,不在虛名而在實際,今天‘控鶴監’的名雖已除去,但二張仍在陛下左右……”武則天辯駁不過隻得服輸地說:“你講的是金玉良言,今後我一定會有所收斂的!”想想從前連自己皇帝老公都不怕的武則天,竟然在狄仁傑麵前也私生活也被狄仁傑幹涉,毫無一代女皇的霸氣,足見武老太對狄老頭的敬重。

好了,機會成熟了,作為大唐帝國的“臥底”,狄仁傑要去完成自己肩負的最重要的使命了。上天賦予我們生命,來到凡間,每個人活著都有其需要完成的使命,不同的人生階段需要完成不同的使命。腳踏實地,做好該做的事,很多複雜的事情經過不斷的分解其初衷就是如此簡單、純粹的……認為是對的,想清楚了,就去做,just do it!

狄仁傑抓住一切機會去付諸自己的行動隻為心中理想——複辟大唐。狄仁傑對武則天說,立太子之事,事關重大,有很多因素應該考慮進去,但第一要考慮的是自己。無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們才需要選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選得好,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將被執行,自己的靈位也能被後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選得不好,那麼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將來的靈位也會被人拋棄。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選擇接班人首先應該選擇在血緣上和自己最近的人——隻有血緣最可靠。最現實的方法就是,您應該立您的親生兒子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兒子,將來您就是皇帝的母親,配享太廟也是理所當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後人為太子,那麼將來您隻能是未來皇帝的姑母,讓侄子為姑母立廟,這事似乎有些懸!很顯然,狄仁傑的話對於武承嗣很有殺傷力,但最終也打動了武則天。她決定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武承嗣最終失去了繼承武則天皇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