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複位以後,武則天雖然死了,但朝中武氏的勢力還很大。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這時被封為德靜郡王,官拜左散騎常時。最初。張柬之、崔玄暐等人殺張易之,張昌宗之後,銘州(今河北永年)長史薛季昶曾對張柬之等人說:“二張雖然根除,武三思一夥還在,應乘勢把他們鏟除,國家才會安定。”但是張柬之沒有聽從這個意見。武三思聰明伶巧,善於觀風使舵。他看到張柬之等人處置了張易之,暫時還沒有顧及到他,便通過種種關係讓自己的一兒子武崇訓娶了韋後的小女兒安樂公主,也就是裹兒。這樣,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加鞏固。武則天在世時,宮中有個叫上官婉兒的女子,因為懂得詩詞歌賦,為人又柔順,很得武則天寵愛。中宗複位以後,上官婉兒繼續被信用,並專掌擬定命令。不久,還被拜為昭容(女官名)。武則天在世時,上官婉兒就與武三思關係曖昧。武三思和韋後成了兒女親家以後,通過上官婉兒中間的串通,武三思和韋後之間的關係也發展到不正常的狀況。
這時的韋後完全墮落了。武三思經常入宮和韋後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觀看。有時武三思和韋後一起坐在龍床上玩遊戲,中宗還站在一旁給出主意。朝廷外邊的人很快就知道了這些醜事,武三思一兩天不進宮,韋後就讓中宗前去看望。由於武三思和韋後勾結,中宗又對韋後言聽計從,甚至朝中發生的事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還依照韋後的意見,任命武三思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勢力,比武則天時期還要顯赫得多。武三思勾結韋後除掉了五大臣之後,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得意洋洋地對親信們說:“我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隻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一時間,奸佞之徒都被他網羅到身邊。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比較清楚了。先是神龍三年七月十一日,不滿韋後和武三思的太子李重俊聯合在羽林將軍李多祚率領三百名羽林軍衝入武三思府中,殺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隨後,又帶兵從肅罩門衝入宮中,想擒殺武三思的同夥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和韋後。這時,中宗夜宴剛剛結束,忽聽右羽林將軍劉景仁報告說太子謀反,急忙帶領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登上了玄武門。由於劉景仁調動了右羽林軍,李重俊等寡不敵眾,又由於中宗在玄武門上頒布詔書,宣布赦免起事人員,李重俊的一百名羽林軍人心動搖,喪失鬥誌。結果,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門失利。左羽林將軍李多祚被部下殺死,李重俊出逃鄠部縣(今陝西盧縣)後,也為部下謀害,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亂後,安樂公主和韋後更加肆無忌憚。每當中宗臨朝聽政,韋後也都要上朝坐在簾子後麵訓示。景龍元年(公元七0九年)二月,韋後自稱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雲升起,命畫工畫下圖,讓文武百官看。
這邊太平公主就不爽了,本來太平公主和上官昭儀(上官婉兒)聯手,是可以製得住她們的,但是太平公主卻看上了上官婉兒的情夫崔堤。於是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反而成了韋氏的幫凶。說實話,上官婉兒跟了武則天許多年,居然連這兩件事的輕重都分不清,真是令人歎息。但我們設身處地為上官婉兒想,她何嚐不是為了自保。
安樂公主的老公武崇訓於該年七月死於非命,安樂公主連百日都沒過,就跟前夫的堂弟武延秀私通上了。(這個武延秀,倒是個很漂亮的小白臉,因此曾經被武則天送到塞外去和親,結果人家嫌他不是正宗的李家子弟,給退了回來。)這年的十一月,尚在新寡中的安樂公主便再次穿上了嫁衣,與武延秀成婚了。
再嫁的安樂公主,在那個黃道吉日的黃昏,被皇後的車隊儀仗,從皇宮送進公主府。李顯和韋後登上安福門目送女兒出嫁。這場豪華的婚禮可謂星光熠熠:雍州長史竇懷貞為禮會使,弘文學士為儐相,而皇叔相王李旦更是親為送嫁護轎官。而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經意識到韋家班是自己的死敵,於是大力培植親信人馬,想與韋後一分高下。沒有等到她先出手,韋後先出手了,她誣陷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說他們與廢太子李重俊勾結,想要謀奪皇位。李顯一時大驚失色,想要嚴辦。幸虧禦史中丞力諫,太平公主與李旦這才死裏逃生。
韋後想效仿武則天那樣臨朝稱製,李顯便成了絆腳石。安樂公主屢次求為皇太女不得,也痛恨父親。而馬秦客、楊均擔心醜事暴露會被殺頭,幾人便在一起合謀,於景龍四年(710),楊均做餅,馬秦客在餅中下毒,韋後母女親自奉給中宗李顯,一代懦弱的糊塗天子便在自己最愛的妻女的脈脈溫情中吃下毒餅,毒發身亡,享年55歲。戴綠帽子最終給李顯帶來的是殺身之禍。
五天後,傀儡李重茂登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