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製度。堅持和完善這項製度,是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鞏固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實現黨和國家的總任務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中共中央於1989年12月30日發布了《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意見》,對堅持和完善這項製度的許多重大問題作了闡述,提出了明確、具體的指導意見。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在長期革命與建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民主革命時期,各民主黨派同中共長期合作,共同奮鬥,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建立巾華人民共和國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各民主黨派參加了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的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推進改革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到1989年底,全國共有民主黨派成員33.7萬人,地方組織1666個,基層組織1.4萬個,有540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701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擔任縣以上政府領導職務的非共產黨幹部781人,其中有14人擔任省部級領導職務。他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提出的《意見》指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共同任務,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而奮鬥。重申“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係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
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製定和執行。發揮民主黨派監督作用的總原則是: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發揚民主,廣開言路,鼓勵和支持民主黨派與無黨派人士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各項工作提出意見、批評、建議,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並且勇於堅持正確的意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中共中央就堅持和完善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提出具體意見:
1.加強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的合作與協商。(1)中共同民主黨派進行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一項重要內容。總結建國以來行之有效的經驗,主要采取以下幾種協商形式: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邀請各民主黨派主要領導人和無黨派的代表人士舉行民主協商會,就中共中央將要提出的大政方針問題進行協商;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根據形勢需要,不定期地邀請民主黨派主要領導人和無黨派的代表人士舉行高層次、小範圍的談心活動,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自由交談、溝通思想、征求意見;由中共召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座談會,通報或交流重要情況,傳達重要文件,聽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提出的政策性建議或討論某些專題。除會議協商以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可就國家大政方針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向中共中央提出書麵的政策性建議,也可約請中共中央負責人交談。(2)中共各級黨委的負責人要同民主黨派負責人保持聯係,交知心朋友,交諍友,在政治上、思想上相互了解和幫助。(3)中共各級黨委統戰部負責協助黨委同各民主黨派保持密切聯係,了解情況,協調關係,貫徹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幫助民主黨派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