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伏羲氏——結網畫卦(1 / 1)

人物簡介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犧庖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神話中人類的始祖。

縱觀帝王的曆史不難發現,凡開國君主大都有著雄才大略,關心民生疾苦,注重生產發展,無不是給社會帶來積極發展的英才。但隨著帝業的傳承,後世君主們往往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一味貪圖享樂而至腐敗昏庸,終令王權旁落,也便有了朝代的更迭。在這些“真龍天子”之中,既有可歌可頌、可敬可愛之人,更有可恨、可鄙、可恥之徒。本書輯錄了大量的資料,通過生動洗練的語言,將這一代代開國明君或末世昏王的生平一一展現給讀者,力圖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性於一體,令讀者在品味帝王事跡的時候,更能從中獲得人生的感恬與激勵。

傳說人類由他和女媧氏兄妹相婚而產生。伏羲有許多創造發明,後被人們尊為“人文之祖”,是“三皇”之一。

繩索結網

在上古時代,人們利用石塊、木棒進行打獵,常常是奔波一天卻收獲不大。狩獵生產的不穩定性,嚴重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這時伏羲氏就創造了用繩索結網的方法,用網來捕二獵野獸和打撈魚蝦,使捕獲的獵物大大增加。他還教人二們在獵物多時把活著的野獸喂養起來,馴養成家畜,”各日貌錢寺開創了原始畜牧業的先河。

發明八卦

傳說上古時代,孟津東部有一條與黃河相接的圖河,龍馬負圖曾出現於此河,伏羲氏依龍馬之圖畫出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內容的卦圖,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

伏羲氏仰觀星象於天,俯察理法於地,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

伏羲氏造書契、正婚姻、教漁獵,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結繩記事的蒙昧曆史。龍馬負圖寺遂成為“河圖之源”,伏羲氏則被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漢書·孔安國傳》曰:“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龍馬赤紋綠色,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之中焉。”

龍文小百科始建於晉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氏的功績,在圖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禮場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圖”出現地,也是中華易學的發源地。位於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曆代戰亂,屢建屢廢。經修複的負圖寺大殿,重修伏羲龍馬像,並建山門一座,在圖河架石橋三座,逐步恢複寺院原貌,使其發展成為“炎黃子孫的祭祖聖地”和“河圖洛書”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