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澤求爺爺告奶奶,遇到的都是冷漠的麵孔,眼看走投無路,終於有一位官員被說動了--李光地的老鄉、學士富鴻基。
富鴻基把蠟丸呈獻給康熙皇帝,康熙拆開看了,大為讚歎:原來我朝還有這樣陷身賊窩而堅貞不屈的好男兒啊!於是下諭旨:“兵部,好好研究和分析李光地密函中提出的建議,考慮是否可行;前線各軍,務必細心尋訪李光地的下落,盡最大努力把他救離賊窩!”
經過幾年的苦戰,形勢終於大逆轉。
清軍長驅直入,收複泉州之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遵照上諭人肉李光地。清軍在找李光地,李光地也在找清軍。終於,雙方相遇,李光地牢牢握住清軍的手,老淚縱橫:“可找到組織了!”
清軍將領把福州淪陷區的功臣名單彙報給康熙,其中李光地的名字赫然在目,而陳夢雷則榜上無名。康熙得知找到李光地了,大喜過望,破格把他從一個沒有實職的翰林院編修一舉提拔為四品的侍讀學士,宣他進京麵聖。康熙要好好看看這個身陷敵營而忠勇不屈的金牌臥底。
可憐陳夢雷,這個真正的金牌臥底,現在還被蒙在鼓裏。李光地臨走之前找到陳夢雷,說:“你報國之事不止一兩件,我這次麵見聖上,一定會替你一一稟告,敬請放心。”
陳夢雷之前為了保護李光地的家人,為了穩住耿精忠,不惜出任偽政權的職務。他現在不但沒有上功臣名單,反而上了偽政權戰俘的黑名單。而知道陳夢雷真實情況,能夠替他洗白辯誣的,隻有李光地一人而已。陳夢雷把滿腔希望都寄托在了李光地身上。
李光地還沒來得及起程,他的老父親便去世了。李光地沒有辦法,隻好在家丁憂。福州剛剛經曆過一場大亂,治安情況很差。一些小股的流匪經常四處作亂,而台灣的鄭經也逮著機會就上岸擾民。李光地組織鄉勇,把這些人一一打退,還及時聯絡清軍主力前來清剿。
李光地在丁憂期間,居然能有這樣神勇的表現,再一次打動了康熙的心。他下詔表彰:“李光地之前身陷賊窩,而能一心向著朝廷,獨自上疏陳破敵之策;如今丁憂期間,又屢立奇功。優授為學士,丁憂期滿就進京任職。”
李光地接到聖旨,感覺陳夢雷的事情有點兒不大好開口了。之前我李光地上疏,署名隻有我一人而已;現在上至皇帝,下到百官,都以為是我一人之功,才會對我前後恩賞;倘若我爆出還有一個陳夢雷深入敵後,當居首功,那他豈不是要搶盡我的風頭?
李光地思忖已畢,決心將此事隱瞞到底。
如果我不說,功勞是我一個人的;如果我說了,功勞的大部分是陳夢雷的。僧多粥少,不如我一個人吃獨食拉倒。
李光地給康熙回了封信,表示:這次之所以能夠擊退流匪、鄭經,維護地方治安,全仰賴各位將帥的功勞,我李光地沒有尺寸之功,無功不受祿。希望皇上收回成命。
這是一招高明的以退為進的招數。皇上下的聖旨,乃是金口玉言,當然沒有無故收回的道理。而李光地這一番謙讓,卻能夠為他贏得一個絕好的口碑。
果然,康熙收到信後,一方麵表示“已有成名,不必辭”,一方麵卻對李光地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在李光地丁憂期滿進京赴任的時候,直接給了他一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高位。
而陳夢雷這名真正的金牌臥底,則徹底被打入“出任偽政權官職”的叛徒黑名單,發配邊疆。
無法洗白的臥底,等於真正的壞蛋;甚至於,比真正的壞蛋更為淒慘。
李光地通過徹底拉黑陳夢雷這個臥底,從而搶奪其功勞的辦法起家,在家閑居數年的情況之下,就從一個沒有實際職位的翰林院編修一下子飛升到內閣學士兼任禮部侍郎的副部級高官位置,可謂仕途的一種另類升遷辦法。
但是,這個辦法不提倡使用。畢竟,李光地可以欺瞞一時的輿論,卻難以欺騙曆史,難以堵住千載悠悠之口,更騙不過他自己的良心。無論做人做官,都應當以良心為本。不壞良心的基礎之上使用權謀,才是長久之道。
李光地贏在了當時,卻敗給了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