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為官之本:低調,還是低調(1)(2 / 3)

穆彰阿被道光帝這一問,倒也問了個措手不及。他確實沒有想過曾國藩到底有何過人本領,隻好病急亂投醫,隨口答道:“他博聞強記,過目不忘!”

退朝之後,穆彰阿恨不得給自己倆巴掌:多好的舉薦曾國藩的機會,我這是說的啥啊?什麼過目不忘,這算什麼本領!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道光帝倒是對這個“博聞強記,過目不忘”的曾國藩大感興趣。有一天,道光帝忽然宣召曾國藩進見。

曾國藩進殿後,被太監安排在一個屋子等候。曾國藩不知道皇上所召何事,既緊張又興奮,坐立不安,猶如籠子裏的困獸般在屋子裏轉悠來轉悠去。他看到屋子裏麵,四壁都掛著大清曆代皇帝的聖訓,胡亂讀了幾行,但是哪裏有心情讀下去?隻好繼續焦急等待。

過了許久,太監來告知曾國藩:“皇上今兒個有事情,不見你了,你回去吧。”曾國藩大失所望,隻好怏怏歸來。

曾國藩回家之後,越想越覺得此事蹊蹺,便來找恩師穆彰阿。穆彰阿聽曾國藩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也倍感詫異。他眯上眼睛,細細琢磨了一遍,突然打了個激靈,連忙問曾國藩:“那房中的聖訓,你可曾記住?”

曾國藩一頭霧水,隻好老實回答:“學生當時心慌意亂,不曾記住。”

穆彰阿頓足歎息:“我前幾天向皇上拍胸脯吹大牛,說你博聞強記,過目不忘,估計今天皇上正是有心專門考考你的記憶力!那牆上的聖訓,就是考題!”曾國藩恍然大悟,但一時也無法可想。

這時候,門丁報告:“大人,宮裏的總管太監求見。”穆彰阿心煩意亂地揮揮手:“不見。”門丁領命而去。穆彰阿突然靈光一閃,叫住門丁:“請他進來!”隨後對曾國藩說:“大事就成在此人身上!你先回避一下,聽我安排。”

總管太監進門之後,穆彰阿請上上座,殷勤款待。總管太監受寵若驚,怯怯地提出:“我有個外甥,想謀份差事,不知……”穆彰阿一拍胸脯:“咱倆誰跟誰啊,包在我身上!”太監心想穆彰阿今天吃錯了什麼藥,怎麼這麼豪爽?嘴上連忙道謝。

穆彰阿話鋒一轉:“我最近在寫一部大清曆代先皇功績錄,想要宮裏的曆代聖訓。不知道公公今晚能否給我抄一份?”

太監眉開眼笑:“小事一樁,包在我身上。”

晚上,太監果然派人按時送來了曆代聖訓。穆彰阿趕緊把曾國藩叫來,讓他拿回家去連夜趕工,無論如何要把這些聖訓一字不落全部倒背如流。曾國藩哪裏敢馬虎?連忙回去開夜工。

第二天,道光帝果然又宣曾國藩進見。曾國藩帶了兩隻熊貓眼,來到朝堂之上。道光帝說:“愛卿昨天在偏室等候多時,不知可曾注意牆上的聖訓?”

曾國藩恭恭敬敬回答有。

道光帝又問:“那你是否能夠背誦?”

曾國藩心中竊喜,表麵依舊老成穩重,嘴上謙虛:“微臣試誦一二。”說完,從頭到尾背誦一遍,一字不差。

道光帝聽完之後,非常滿意,當即口頭表揚。過了幾天,降旨提拔曾國藩為內閣大學士兼任禮部侍郎,官居正二品。僅僅花了一晚上的功夫,背誦出了曆朝聖訓便官升數級,天底下哪兒有這麼便宜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卻偏偏在曾國藩身上發生了!

曾國藩為官,除了依靠穆彰阿、勞崇光等人的人際關係網絡之外,他自身的修養功夫也是成功的一大秘訣。他修身齊家,沒有一絲一毫的缺陷可以讓政敵鑽空子。他秉承儒家的教誨,無論大體還是細節,都勉力而為。他對子侄們管教甚嚴,讀《曾國藩家書》猶可想見其端莊聲色。

但是,如果誤認為曾國藩是個老實無用的爛好人,那就大錯特錯了。曾國藩也許毫無不臣之心,但絕非毫無不臣之行。太平天國占據大清帝國的半壁江山之時,曾國藩組織湘軍予以有力的鎮壓。正是在打擊太平天國的過程之中,他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和勢力,隱隱然成為大清帝國一方半獨立的勢力。

清王朝自然不會坐視一個漢族官僚擁有如此強大的勢力,因此百般限製曾國藩。而各地官員,也對其百般刁難掣肘。

麵對來自各方的壓力,曾國藩當然沒有一味隱忍退讓。他千方百計利用各種社會關係維係集團內部的團結。湘軍中的主要頭目幾乎都是同鄉、同窗、師生及親朋故舊。而各姓之間又往往通過聯姻等方式建立起更為複雜的關係網絡。這樣一來,曾國藩集團各首腦頭目之間彼此瓜連藤繞,沾親帶故,一人有難,往往傾巢出動,互相援助,大有死生以之、榮辱與共的氣概。集團門戶的牢固,使朝廷不敢輕易對其下手,從而使得一場場政治風暴最終化險為夷。

另一方麵,曾國藩又極其擅長把握為人臣之極的尺度,從來不會輕易逾越。曾國藩官做大了,勢力強盛了,手下難免蠢蠢欲動。在平定太平天國之際,他的手下曾多次暗示曾國藩借機獨立,做割據一方的軍閥。譬如得力幹將彭玉麟就曾赤裸裸地暗示:“東南半壁無主,老師其有意乎?”曾國藩明於審時度勢,對這種明示暗示一律嚴詞拒絕,不帶絲毫假借。這樣一來,他的部下也就不敢妄自勸進,同時也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