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嘯
寧海坐落在四明山脈與天台山脈之間,山川秀麗,風景獨特。寧海的悠久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建製至今已有1700多年,是一座曆經歲月滄桑,見證曆史變遷的古老縣城。隨著時光流逝,寧海許多的古文明已漸漸沒落,遺跡亦慢慢湮沒。而我們所能做的,不僅是欣賞遺留的古建築,不僅是保護沒落的遺跡,不僅是緬懷歲月中已消逝的那一段盛世繁華,更應該要再創寧海曾有的璀璨文明,弘揚寧海的古文化,將我們所知的寧海文明代代傳承,讓寧海的文化得以完整地延續。如始建於南宋紹定六年的前童古村落,其“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的建築風格現如今依舊值得我們寧海人驕傲。玄妙精深的八卦水係,“回”字九宮式布局與《周易》之學相結合,塑造出“小橋流水遍庭戶,卵巷古院藏藝文”的景觀。而湮滅的文明,如富麗堂皇堪比《紅樓夢》之大觀園的“龔氏夢園”卻隻能成為寧海人民心中的遺憾。
“典藏寧海”係列叢書正是為了減少諸如此類的遺憾,充分發揮和展示檔案記錄、記憶文化的功能,及時挖掘、搶救和保存反映我縣曆史發展過程的檔案資料。該係列叢書由《寧海的中國之最》、《名人與寧海》、《曆代文人筆下的寧海》(上、下)、《寧海十六大未解之謎》四部共五冊書組成,旨在挖掘整理具有獨特曆史價值和時代意義的寧海文化記憶,為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傳承寧海文明搭建一個科學有效的記憶平台,提供一個認識寧海發展曆史的權威性公共服務窗口,擴大寧海地方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城市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從《寧海的中國之最》去看寧海從古至今的傑出成就,或在“浙東女子皆為後”的夢幻“十裏紅妝”妖嬈處,或在被誅“十族”亦不屈服的“台州式硬氣”精神上,或在錯落有致的古戲台的雕梁畫棟中……在《名人與寧海》中感受宋朝理學家朱熹與西店朱行橋之名的聯係,探訪元曲之首的《琵琶記》作者高則誠的身死之地,重溫明朝開國元勳之一劉伯溫的寧海之行……回味1700年來《曆代文人筆下的寧海》,尋覓神話傳說中的仙鄉桃源,緬懷先賢讀書處一“赤城書堂”,追隨徐霞客“天台山”記遊步伐……解惑《寧海十六大未解之謎》,寧海古縣治今在何處?上金南宋古墓墓主為誰?起義首領王錫桐為何下落不明?
從一段曆史看寧海,從一部著作看寧海。“典藏寧海”人文係列叢書無疑是一部整理研究寧海地方曆史文化的好資料,其中概括了寧海的人文、曆史、傳說、風俗、物產、遺跡等方方麵麵,可說是寧海的百科全書。該係列叢書的出版對於係統、全麵地保存和傳承寧海曆史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是推動寧海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助力。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自2009年始,寧海已連續舉辦了五屆“方孝孺讀書節”,以弘揚“天下讀書種子”方孝孺的讀書精神,推動全民閱讀。“典藏寧海”係列叢書的出版,為“方孝孺讀書節”奉上了一桌原汁原味的鄉土特色大餐,可謂“錦上添花”。知家鄉,愛家鄉。“典藏寧海”係列叢書是一部很有意義的鄉土教材。
(作者係寧海縣檔案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