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校內運行機製全方位服務於素質教育

北京市朝陽區雙橋第三小學校長高增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帶來的影響是全麵的、探刻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宏偉藍圖,誰能結合學校實際描繪出來,誰就能走出一條新路、提高辦學效益。這裏有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把它們的功能和關係進行恰當處理就能找到一條最優途徑。

素質教育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

《綱要》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髙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麵提髙國民素質的軌道。”這就明確了基礎教育以素質為中心的根本原則。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要認清形勢,轉變觀念,端正辦學指導思想,下大決心和氣力盡快實現學校工作的轉軌,學校各項工作都應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和歸宿。

全方位服務於素質教育

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學校的內部運行乂製必須適應這個需要,建立起一種新的運行機製。這種機製必須能夠使學校內部保持一種活力,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通過調控達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綱要》規卑中等及中等以下學校實行校長負責製”。校長是學校的法人代表,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把著眼點放在“依法負責”四個字上。在管理過程中,要對整體辦學效益負責,對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科研、多方籌資負責。歸根結底是對學生素質負責。建立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運行機製,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

教師是辦學的關鍵。《綱要》指出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曆史發展到今天,世界各國都把知識分子看作興國之瑰寶。黨中央下決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力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努力使教師成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高待遇——髙素質——高效益是師資隊伍建設的必由之路。建立“三高”的教師隊伍要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國家,學校兩個積極性比隻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校長應對此充滿信心。

科研是辦學的出路。沒有科研的教浮永遠是滯後的教育。校長要按《綱要》要求把“教育科研工作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發揮教育科研對改革和發展的促進作用”。科研路上有無限廣闊天地,有收獲和發現,也有歡樂和痛苦。一個真正成熟教育的幹部教師,是出色的教育者,也是出色的研究者。邊工作,邊學習,邊研究是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成功之路,是-學校特色的源泉。

多方籌資是辦學的保障。李嵐清指出:“我們足一個有近12億人口,經濟上還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舉辦廣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國力有限,教育投人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是長期存在的矛盾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教育的路子。我們要靠良已來擺脫貧困,靠自己發展起來。校長抓創收機遇與風險同在,成功與失敗同行,勇擔風險生財就能有道,無限風光在險峰。

整體推進,提高辦學效益。

教育改革進入一個嶄新階段,由“單項突破,單兵獨進”轉變到“整體推進,整體作戰”。《綱要》是藍圖,素質教育是中心,校長是靈魂,教師是關鍵,科研是出路,資金是保障。它們是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整體功能大於部分之和。科學的管理就是最有效地組織與控製信息流,使係統的研製過程在時間、效益上始終處於優化狀態,這是對學校自身能力的一種解放。

1985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指出:“現在,綱領有了,藍圖有了,關鍵是要真正重視,紮紮實實地抓,組織好施工紮紮實實抓它幾年,中華民族教育事業空前繁榮的新局麵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