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管理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山西省平順縣體育小學副校長申雪廷

一、站得要高、看得要遠

教學工作的管理是紛繁複雜的,也是具體的。為了全麵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當付出艱辛的勞動。

大學問家王國維先生,借宋代名家詞句,概括出讀書治學“三境界”,其中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宋·晏殊《蝶戀花》)是說治學剛開始就要站得高,看的遠,要有雄心壯誌、遠大目標,而不能目光短淺,搞教學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教育工作者,隻有胸懷大誌,放眼世界、麵向未來,爭創一流,才能躍上新台階。教學中既要看學生的現在發展,又要看其將來的成長;既要看校教育,又要看校外教育以及知識的應用。隨著培養跨世紀人才的要求,要使學生成為各種各樣的合格人才,教育工作者不但應有超前的意識、開闊的眼界、善於進取的思路、敏銳的眼光,而且應當有廣博的才學、果敢的謀斷、和諧的人際。在此基礎上製定出教學工作目標、計劃、各項製度以及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和措施。還要做到:走一步看二步,心裏想著第三步。

二、掌握教法,嚴格把關

教學工作者首先要掌握一套先進4教法,教學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筆者身邊有一名張教師,七年教齡,其對待學生不但要求嚴有耐心,而且有一套樸素的啟發式教法:複習、引新、講解、提問、小結。其所擔任的小學低段,無論是單式教學還是複式教學在全區已多年連奪第一。還有一名王教師,教齡也是七年,她在教學中,總是陳舊的“滿堂灌”或“滿堂問”,教學中倒是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但就是不見起色。

我認為前一位教師“複習、引新、講解、提問、小結”,整堂貫穿啟發式的教法。既起到了複習、鞏固的效果,又能使學生循序漸進有所收獲,這確實是一種較好的教法!教書育人,不是知識的生硬灌注與簡單的遷移,而是一種啟人心扉、授人以訣的藝術。教師應當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探索與思考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向成功,隨時感到追求的樂趣與發現的喜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增長才幹,在教學中抓好常規教學。

常規教學中的“備、講、輔、改、考”五環節是教師們聽得不想再聽說的不想再說的老調子,但是在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做起來也是不容易的,它如同“溫故而知新”之說一樣,也是趣味無窮的。在一次次的重複中,有無數的“巧”和無數的“新”。

三、抓好教研活動,激發學生求知欲

開展教研活動,本身就存在著研究新課題、創設新意境、開拓新工作等多方麵的含意。我們要想抓出成效,就要學習教育理論,增強改革意識,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全麵育人,以教為主,課內課外相結合,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全麵發展。

教研活動中,首先要以教學為中心,健全機構和製定目標,然後抓好管理。教研組應當各科分明,並設有政、語、數、理、化、外、常等組長,在因地製宜實事求是的前提下,不提倡大雜混,更不能名存實亡。製定教研要有計劃、有課庭、有階段、有措施,不搞形式,不搞一窩蜂。

搞教研,還要在校內開展相互聽課、備課、作業評展等活動。公開課中電教手段如投影、錄像、錄音以及掛圖、卡片等都應適當利用。講課前要在同事中先說課,後講課,這樣可以吃透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在評課討論中講課教師既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又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討論中選出校級教學能手,以備出席上級組織的教學能手競賽。這樣,教師們就會有奮發向上不甘落後的競爭意識,每個教師的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才能全身心地投人在教學教改工作之中。

教學中,學生對提髙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於學生而言,主要是激發求知欲,培養自學能力,發展智力。有一位外國教育學家說過,好教師是讓學生去發現真言,差教師是奉獻真言,學生去發現真言,這裏不僅需要有自學能力,而且應當具備良好的智力。這就要求讓我們教師去引導和啟發學生,設計讓學生去總結經驗和發現規律,從中產生悟性的教案。

學生應當有知羞感和競爭機製。所謂知羞感,就是審美觀的問題,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特別是懂得不學習和沒有知識為“醜”。人們常說,沒有金錢,沒有地位並不可醜,可醜的是沒有文化、沒有才幹,沒有文比就處處有危機感。要想排除危機,就必須認真學習課本知識,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一旦競爭機製在學生中間產生,那成力是不可低估的,教學質量就不難提髙。

四、抓好管理,改善軟科學條件

一所學校要實現其教育目標,卨質貴地培養合格人才,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提高學校的科學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質最,向管理要效率是現代社會的必然產物和基本要求.實踐證明,經費、師資、設備、生源等都是辦好學校的重要條件,如果不提離管理水平,不實行科學管神卜是不能充分發揮其效益的,教育噴量還楚不能提高的。

因此,校領導和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查管理目標的實施情況,建立有效的競爭機製,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嚴格崗位責任製,嚴格簽到製度,建立健全學校各項工作的科學考核。評估辦法,做到獎懲兌現,賞罰分明,使學校每個人都能積極主動地發揮個人的潛能把工作做好,真正把學校辦成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學校。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辦學條件自然也應當不斷改善。社會上流行說法是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這充分說明了改善辦學條件的必要性。怎樣才能辦好教育呢?換言之就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沒有好的辦學條件也是不可能的。上級要求做到校校無危房,人人有課桌凳”。還要求“書、儀器、體育器材二配套”。這都是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麵黨和政府對下一代的親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