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子團結,以模範的效應來影響教師
所謂班子團結,是指學校領導間要做到襟懷坦白,在重大問題上取得共識,會上會下口徑一致;凡事多替別人著想,處處為教師工作打算;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互相諒解,敢於承擔責任。領導間的合作無間,直接影響教師的團結和情緒。“上麵一條縫,下邊一條溝”。領導意見不和,各吹各的號,必然造成教師無所適從,無法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因此,做為學校領導必須掌握身教童於言教的原則,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為人師表,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教師。凡是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教師抵製的自己首先抵製,這是無聲的命令,是最有說服力的。所以,每個校領導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做到思想覺悟高,實事求是,主持公道,使教師產生信任感;工作熱情、深人實際.樂於助人,使教師產生親切感;反應敏捷、語言生動,具有開拓精神,辦事果斷,使教師產生明快感;心胸坦蕩、虛懷若穀、忍墦負重,使教師產生敬重感。管理者對人的最有效管理,就在於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從而激發人的自覺性,創造性,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
三、目標明確,公正評估教師的X作,是激發教師積極性的一條重要手段
現行的人事製度、工資製度、職稱評審辦法等,都很難與教師的工作成績掛勾。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不合理現象還相當普遍,這不能不挫傷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在學校管理中,必須建立健全各級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製,確定考核標準;對教師進行定量與定性的考核,公正評估教師工作,使教師前進有方向,行動有幹勁,工作有積極性。教師所受的評估如何,完全取決於自身的努力。正確評估對調動教師積極性,能起到激勵作用,也便於管理者的指揮和領導。因而製定評估指標目標管理就顯得很必要了。目標管理是現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基本理論是把任務轉化為目標,並積極創造條件,使個人的目標和集體目標融為一體。目標具有指向性、推動和標準作用。鼓舞人心而又切實可行的目標,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沒有目標就沒有“奔頭”,就難以激發起工作的積極性。通過目標考核,教師的思想深處受到了強烈震動,平時工作鬆散的,教學效果一般或較差的,開始“緊張”了,他們自覺的開始“行動”了,工作積極主動,時間安排適當,從而激發了全校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競爭意識和榮譽感。
實踐證明,學校管理單靠規章製約、量化管珅這些強製性措施,不管有多麼雄厚的財力,也不管有多麼先進的教學設備,其效績最終還是不理想的。學校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心。因為“心誠則靈”、“上下同欲者勝”。而管人心的關鍵在於溝通感情、尊重理解、關心愛護、知人善任。隻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有效激發教師的創造精神、奉獻精神,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溝通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首先學校領導要注重感情投資,視教師為親人,經常走訪談心,了解教師疾苦及心理狀態;其次要實行民主管理學校,就是要正確執行民主集中製的原則,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在集中指導下民主,集中與民主相得益彰,實行辯證統一。教職工參與管理,可以變上下溝通為平行溝通,變單項溝通為雙項溝通。這樣可以縮短領導和教職工的心理距離,增強教職工對學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識,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再次,要注意校內多方關係的協調。協調好先進、中間、落後之間的關係;協調好老年、中年、青年之間的關係;協調好千群之間的關係;協調好領導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是建設良好環境的最根本的途徑,而良好的心理環境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可靠保證。
二、尊重理解。人的活動積極性或內部動力的源泉就是需要、尤其是自尊的需要。諳熟教學生涯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教師能夠承受生活上的淸貧和艱辛,但卻渴望得到學校領導和同誌的尊重、理解。因此,學校領導要善於團結同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要考慮教師的工作特點,重視對教師多種需要的恰當尊重。最大限度地滿足其自尊的需要。其中處理好教職工的心理挫折,首先要在學校內部建立起通暢的溝通網絡,努力形成一個民主、和瀦、偷悅的氛圍,盡可能地幫助教師避免工作上、生活上的實際挫折;其次,對已經產生心理挫折的教師;領導要正確地認識和諒解,對於這種情緒性非理智反應,不能將其與常態下的不良行為同等看待。領導應豁達大度,富有同情心,而且要耐心幫助,提供和創造使受挫折者情緒釋放的機會,要冷靜地聽取受挫教師的訴說,或暫作回避,讓其發泄過後,再予理喻。
三、關心愛護。關心愛護教師是感情投資的具休體現。領導要盡量為教師排優解難,提供方便。
四、知人善任。識才、甩才、護才是學校領異的必備素質。所謂知人善任,就是輝導要從工作出發,因事擇人,任人唯賢。防止偏見、成見。此外還要做到用人不疑,高度信任,讓每個人都能放手工作,充分發揮作用。在提髙整體效應的基礎上、才能產生理想的教育效績。
總之,設置和保持良好的情景條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它滲透於班級管理的時時處處。要搞好班級管理工作,就要時時處處抓良好情景條件的設置和保持。
管理中的“管”是--種約束,“理”是梳導、導向。“管”是剛性的,“理”是柔性的,管理則是剛柔相濟。
學校管理,是“柔道理事”,重在抓“理”。
一、理順學校內部管理機製的關係
學校管理機構“小而全”,中間環節多,要建立“以教學為中心”的離效管理機製,必須理順學校內部管理機製的關係。
校長是學校管理的中心,領導學校的全麵工作;各處室主任和教研組長並行為學校管理的第二級,其中,教研組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實體,各處室為學校的行政職能機構。為突出以教學為中心,校長要現場辦公,聽取教師意見,解決問題,指導工作;各處室和教研組在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協調,協助校長組織各種教育、教研活動,負責日常性行政工作,為教研組的教學工作服務.這樣,校長直接抓各處室和教研組,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決策製僉、賞徹的準確、高效。從而使校長從瑣碎的日常事務中解聯出來,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抓規劃、抓決策、用千部、謀財源的大事上。各處室主任和教研組長“在其位,謀其政”,上下、左右、縱橫、相互溝通。為實現學校目標而在各自的崗位上高質量地工作,做到不錯位、不讓位、不交位、不空位,各盡其職、各盡其力。
二、順應師心抓管理,形成學校的向心力
學校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管人心就得了解人的需要,其中要先解決優勢需要。教師的心理需要是受人尊重,視尊重為生命。因此,在學校管理中要東分尊重教師的精神需要。學校各項管理製度的製定與實施,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目的是為“導”,而不為了“卡”,是“可行”,而不“強行”。涉及教師切身利益問題的措施不急於出台,放在充分發動教師參與獻計獻策之後;在住房、獎勵、職稱評定等敏感性問題上,要力求合理,要多點關心,耐心疏導,避免產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