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無恥地篡改先父始皇的遺詔,踏著兄長扶蘇的鮮血卑劣地登上了“秦二世”的寶座。靠著這樣的血腥手段詐立成功,他誠惶誠恐,內心深處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這個皇位是怎麼弄來的。所以,即位以後,他便跟自己的先父當年一樣急不可待地要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皇位得來的正當,證明自己也是奉天承運。為此,他巡遊天下,太興土木,加強祭祀,把他爹走過的路線重新走了一遍。可是,做完這:些之後,胡亥心裏還是惴惴不安,滿朝文武都是他爹的舊部,還有一群對他了如指掌的兄弟姐妹,他能高枕無憂地享受人生嗎?身居九卿、滿腹壞水的趙高又會給胡亥想出什麼餿主意呢?
《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李斯列傳》都記載了胡亥登上皇帝寶座後的所作所為,但是,這兩篇傳記的記載有所不同。
《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一繼位,立即做了兩件事:一是強化祭祀;二是巡遊天下。《李斯列傳》記載,秦二世一繼位,便歌舞升平,享樂人生。
兩篇傳記對胡亥的記載差別很大,究竟哪一個更符合曆史的真實呢?
我認為《秦始皇本紀》的記載更為可信。
為什麼呢?
從秦始皇開始,中國曆代皇帝的繼承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順承,二是逆取。所謂順承,就是由先皇確定的繼承人或皇位繼承製確定的繼承人來繼承皇位。所謂逆取,則是通過非正常手段竊取皇位,所謂非正常手段,就是由非法繼承人靠不合繼承法的程序來奪取本應不屬自己的皇位。秦二世篡改秦始皇遺詔,殺害皇長子——秦始皇欽定的皇位繼承人扶蘇,就是典型的逆取。
順承與逆取隻是表明帝位繼承的合法與非法,隻是表明皇帝繼位是否符合遊戲規則,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但是,程序的合法與非法並不就能代表一位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比如盡人皆知的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奪得皇位是典型的逆取,但是,唐太宗卻是中國曆代皇帝中少有的開明君王,他虛心納諫,政績卓著,英明一世,成就了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治世——貞觀之治。
為什麼唐太宗能夠如此虛懷若穀,納取他人之言?因為他深知自己是怎樣當上皇帝怎樣奪得皇位怎樣殺兄逼父的,所以,他知道要夾起尾巴做人,而且要一輩子虛心、誠心、盡心、全心地做皇帝。不知好歹的魏徵數次勸諫唐太宗數次惹得他龍顏大怒,但是,唐太宗最終都忍了。為什麼?因為自己是非法劫奪皇位。這個非法就注定了逆取者必心虛。他必須要用自己寬容的美德、空前的政績為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給出一個雄辯的理由和一個不爭的事實。當然魏徵的進諫保證了唐太宗政治頭腦的清醒,促使唐太宗不敢懈怠百官與朝政。唐太宗在中國曆史上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和他這種清醒的認識密不可分。由此看來,逆取皇位者並不一定是昏君。是明君,還是昏君,與皇帝是逆取還是順承關係不大。有時候,正因為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反倒促使這位皇帝虛心納諫,傾心治國。
靠不正當手段非法奪取皇位的人,即逆取者,每每心虛。所以,這類皇帝登基之後都首先要迫切地證明自己也是奉天承運的合法繼承人。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有兩種正當途徑:一是靠規則,二是靠政績。
胡亥是靠違反皇位繼承規則當上皇帝的,這是胡亥無法改變的事實。
所以,胡亥不可能靠第一種正當的途徑一規則來證明自己是合法的皇帝。
胡亥本來還可以依靠政績來證明自己端坐皇位的合法性。可惜的是胡亥完全不懂這一點。一是因為胡亥繼位之時尚且年輕,二是因為胡亥繼位之時中國的皇帝製度也很年輕,所以,他完全不能得到充分的關於帝製的曆史教訓。如果胡亥深深地懂得證明自己是一位合法繼承人還有靠政績這條路,也許他會如唐太宗一般敞開胸懷,恪盡職守,做一個開明皇帝。但是,胡亥不懂得這一點,因此他根本無從知道靠政績還可以彌補他在皇位繼承上的非法性。
正因為胡亥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逆取皇位的帝王,所以他繼位之後極度心虛,他不可能一開始就無所顧忌,盡享人間歡樂,除非是腦子進水了,否則,不會糊塗到這種程度!因此,我認為《李斯列傳》記載的秦二世一繼位便即刻享樂人生是不符合史實的。
能夠證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的兩條正當路徑胡亥都不能采用,那麼胡亥怎麼才能證明自己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呢?
胡亥玩了四把。
第一,加強祭祀。
國家曆來有兩件大事,一是祭祀,二是戰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左傳》)。胡亥為了加強祭祀,不但增加了秦始皇祠店裏祭祀的牲畜數量,而且增加了山川祭祀的禮儀。胡亥試圖通過加強祭祀來說明自己敬畏先皇,感恩先皇,因此自己就是合理合法的奉天承運的繼承人。
第二,尊崇始皇帝廟。
按照中國古代的禮製,天子可享七代祖先的祭祀。所謂七代祖先,即天子祖廟中間供奉的是開國太祖的神位,兩邊是與現任皇帝親緣最近的六代先人,一邊三位,共七位。開國太祖永遠享受祭祀,其他六位受祭者隨在位皇帝的變化順次有所更換。秦二世即位之後便立即召集大臣們廷議如何強化對秦始皇帝廟的尊崇。
怎麼表示對秦始皇的尊崇呢?
經過嚴肅的廷議,胡亥把秦國先君的祖廟分為兩類。一類是秦國為諸侯時的祖廟,以秦襄公為始祖,因為秦襄公是秦國的立國之君;一類是秦始皇稱皇帝後的帝廟,以秦始皇為始祖。如此一來,胡亥就把“直接傳位自己”的始皇帝堂而皇之又不乏合理地並人了開國太祖之列,這樣始皇帝就可以永享祭祀了。
秦國為諸侯時的祖廟,以秦襄公為始祖,以下是秦孝公、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等六代國君,因為這六位國君是距秦始皇最近的六代先君。
秦始皇稱皇帝後的帝廟,以秦始皇為始祖。秦始皇帝廟設為“極廟”,永遠享受祭祀,萬世不得拆毀,天下人人都要貢獻祭品,而且要做到禮數周到備至,後世永遠不能超過。今後的曆代天子都要親自捧著酒祭祀始皇帝廟。而秦國列祖列宗的祖廟可以不用皇帝親自去祭祀,派大臣去祭祀即可。
這樣的規定又讓始皇帝的待遇超越了秦國真正的開國始祖。
秦二世胡亥立下如此隆重祭祀秦始皇的製度,不但要表明自己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更要為自己的心虛找到一個可靠的安慰。此外,還能用秦始皇的威嚴為自己造勢。
胡亥這樣做能使自己安心嗎?
不能。那他還能做點什麼呢?
第三,巡遊天下。
秦二世和趙高有一番談話很能說明問題。胡亥對趙高說,我太年輕(此時胡亥二十一歲),剛剛繼位,天下百姓的心還沒有歸順(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在時,多次巡行天下以彰顯自己的強大。如果現在我不巡行天下,前後一對比,那等於是向天下人示弱,我就無法統治國家了(不巡行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我也應該像先皇一樣巡視天下。
秦二世元年(前209)春,剛剛繼位不久的胡亥如他父親秦始皇一般開始了大規模的東巡,李斯隨巡天下。帝國之內,從北到南,凡是秦始皇曾經到過的地方,胡亥都要踏遍;凡是秦始皇曾經刻石留名的地方,胡亥都要在刻石的側麵補上當年跟隨秦始皇出巡的大臣的名字。他當然不能讓自己的名字在石刻上與秦始皇並列,胡亥這樣做,並不是為了留下當年隨同秦始皇巡行天下的大臣們的名字,而是通過這種手段留下自己的曆史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