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李斯之死(1 / 3)

秦二世二年(前209)七月的一天,秦國都城成陽人頭攢動,觀者如堵。這一天,大秦帝國的丞相李斯身披枷鎖,與他的中子在成陽被執行腰斬。同時被處死的還有李斯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幾十口人(這叫“夷三族”)。臨刑之前,老淚縱橫的李斯對他的兒子說,咱爺倆還能一塊兒牽著黃狗,出上蔡縣老家的東門去追兔子嗎?說完之後,父子二人抱頭痛哭。李斯身為秦始皇、秦二世兩朝丞相,執掌朝政近四十年。特別是沙丘政變,如果沒有李斯的幫助,胡亥絕對不可能篡改遺詔登上皇帝的寶座。這麼一位兩朝元老、開國元勳,為什麼會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呢?李斯之死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呢?

李斯之死和他的一封奏書有關。這封奏書讓一代重臣李斯慘遭“夷三族”的大禍,因為李斯這封奏書涉及一個人與一件事。

這個人就是與李斯一塊兒發動沙丘政變的趙高。

一天,趙高求見李斯。兩人一見麵,趙高就一臉諂媚地對李斯說,丞相大人,關東群盜蜂起,天下形勢非常危急。但是,皇上還忙著征調大批人員修建阿房宮,我想給皇上提個醒,可是我的地位一向很低,這種有關國家大政的事,隻能由丞相您這樣的重臣說才合適。您為什麼不給皇上上個奏書呢?

李斯一聽,正中下懷,忙說,我早就想給皇上提個建議,但是,皇上深居宮中,不見大臣,我想提建議但苦於沒有機會。

趙高說,假如丞相願意進諫,我可以為丞相找機會。

李斯非常高興地說,好。

這樣,趙高就為李斯安排了三次進諫。

一天,秦二世正和幾位嬪妃親熱,趙高一看:機會來了,趕快派人給李斯送信說,皇上正閑著,趕快來。李斯一聽,急匆匆趕到宮門,求見秦二世。秦二世正摟著幾個嬪妃玩得興起,宮門報告,丞相求見。秦二世滿臉不高興,隻得放下美女,去見一臉老態的李斯。秦二世被迫中斷尋歡作樂,一肚子的不愉快,當然不可能聽進去李斯的什麼建議。在秦二世看來,李斯這是吃飽撐的,沒事找事。李斯說了什麼,秦二世一句也沒聽進去,他看著李斯想著美女。所以,秦二世糊弄一番把李斯支應走了。李斯的第一次進諫失敗。

過了幾天,秦二世又摟著幾個嬪妃,玩得興致勃勃。趙高一看,又派人迅速通知李斯,說皇上現在正閑著沒事。李斯又急匆匆地趕到宮門,求見秦二世。正和美女玩在興頭上的秦二世,一聽說李斯又來了,氣都不打一處來。但是,他仍然強忍著一肚子怨氣,見了李斯。當然,見歸見,秦二世可是憋著一肚子不痛快見的,李斯的話他仍然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又過幾天,又是秦二世和女人玩得正在興頭上,趙高又派人通知李斯,李斯又匆匆趕來。這一次,秦二世勃然大怒,說,我平時有空丞相不來,我每次正在興頭上你就來了。你難道是因為我年齡小看不起我,還是認為我平庸而鄙視我?

中國人常說,事不過三。李斯這可是第三次來打擾秦二世,秦二世能高興嗎?

趙高一看,秦二世真惱了,時候到了。立即上前說了三條壞話:

第一,李斯妄想封王。沙丘之事,丞相是參與者。如今陛下已經當了皇帝,但是,丞相卻認為自己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他日思夜想的是“裂地而王”。

第二,李斯包庇陳勝。秦二世元年九月,關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

趙高說,李斯是楚人,陳勝也是楚人,他們是比鄰縣的老鄉。李斯的兒子李由擔任三川郡郡守,陳勝的部隊經過三川郡,李由聽之任之,絲毫不阻擊他們。聽說他們之間還有書信往來,因為不知道詳情,所以,我也不敢報告(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擊。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史記·李斯列傳》)。

第三,李斯權力太重。李斯身處外朝,權力太大,遠遠超過了陛下。

趙高這三條,直取李斯命門,立即說動了秦二世。秦二世馬上就想逮捕審查李斯,但又怕沒有確證,於是先從審查李斯的兒子李由人手,先查李由通“賊”一事。

李由是李斯的長子,當時任秦國三川郡太守。秦二世為什麼從他人手呢?要查的這個“賊”指的是誰呢?

原來,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

率領八百戍卒起兵反秦。這是中國曆史第一次大規模反抗中央集權專製的民變。

這場民變是怎麼引發的呢?

自古官逼民反。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等八百戍卒被征發到漁陽(今北京密雲)戍邊,由於大雨誤期,無法按時到達。秦法嚴苛,“失期當斬”。麵對趕到漁陽是死造反也是死的困境,陳勝、吳廣選擇了造反。

這場民變,最初參與的隻有陳勝、吳廣率領的八百戍卒,人數少,裝備差,但是,星星之火,迅速釀成燎原之勢。這場民變一下子點燃了整個大秦帝國子民長期積聚的強烈不滿情緒。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天下“雲集響應”。整個大秦帝國境內,特別是山東六國立即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秦大起義。

六國被秦兼並之後,六國王族的後裔一直沒有死心。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後,響應最積極的是兩類人:一是最苦的農民,二是六國王族的後裔。農民最苦,所以反抗性最強;六國王族後裔素有威望,所以他們迅速開展了各自的複國運動。一時間,六國王族後裔紛紛重建自己的國家,楚國、齊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全部複國,整個函穀關以東一片混亂。

陳勝、吳廣還派出一支大軍向大秦帝國的心髒關中進軍。李斯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郡守,郡治洛陽(今河南洛陽),扼守通往關中的咽喉。但是,由於起義軍的勢力非常強大,李由無法阻擋來勢洶洶的起義大軍。趙高借此誣陷李由通“賊”。這就是所謂的李由通“賊”案。

李斯在朝中一向勢力強大,所以,秦二世審查李由通“賊”一事很快被李斯知道了。

李斯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他想求見秦二世,說明真相;但是秦二世在甘泉宮休假,李斯見不著。李斯也不是笨人,幾次三番,進諫不利,他立刻悟出了真相。李由被審,他深感不妙。於是,李斯便寫了一封奏章狀告趙高可能謀反。

李斯這封奏書引用了曆史上非常有名的兩個史例:

一是子罕篡國。宋國有個叫子罕的人,他對宋桓侯說,老百姓最喜歡的是嘉獎賞賜,最討厭的是殺戮刑罰。您是國君,嘉獎賞賜全歸您,殺戮刑罰全歸我。這樣,您在百姓中肯定能落個好口碑,我管殺戮刑罰,肯定口碑很差。但是,一個國家既不能沒有嘉獎,也不能沒有刑罰。這樣,美名歸於君,惡名歸於我。宋桓侯一聽,有道理啊,就照此辦了。隻用一年,子罕就殺了宋桓侯,篡奪了君位。因為掌握了殺罰予奪的權力就能夠控製各級官員,控製了各級官員就等於掌握了朝政,所以,子罕殺宋桓侯是水到渠成之事。

二是田氏代齊。齊國有個田常,他父親在世時,百姓貸糧之時大鬥放出,百姓還糧之時小鬥收進,這一大一小,實際上是向齊國百姓讓利,最終贏得了民心。到田常之世,他還繼續采用他父親那套辦法,民心向之,最後贏得民心的田常殺了齊簡公,自己當了齊國國君。這就是中國曆史上非常有名的“田氏代齊”。

李斯說,趙高現在兼有子罕專任殺戮的權力,又有田常非比尋常的地位,我擔心他會假借陛下的威信,圖謀不軌。

秦二世看了李斯的上書之後說,趙高隻是個賤臣,國家安定他不會放縱自己,國家有難他也會忠誠不改。我非常信任他,您為什麼懷疑他呢?我年少喪父,不懂得治國,丞相年齡又大,我靠不了多久。我不靠趙高,又該靠誰?趙高精明勤奮,下知人情,上體我意,您不要猜忌他(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強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