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停頓/英比對華貸款遭遇困難詳情
中國政府和四國銀行團(彙豐銀行、東方彙理銀行、德亞銀行和花旗銀行)之間的協議停頓,中國的財政需求日益緊迫。讀者肯定知道,停頓的起因是中國不與四國銀行團打招呼,就於3月14日自行和英比公司簽訂了一份貸款合同。銀行團宣稱這一貸款是對他們先前權力的一種侵犯。他們通過各自國家的公使正式提交了抗議書,反對英比對華貸款,在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四國銀行暫停履行貸款協議。他們反對的英比公司100萬英鎊的貸款合同後麵還跟著一個更大的貸款,總數量達到1000萬英鎊,這兩筆貸款均以京張鐵路的淨收入和財產作擔保。這是袁世凱總統親自簽署的,協議用英文寫成,協議的外國簽署人是中比銀行的代理人和東方銀行的英方代表。
3月25日,相關的四國公使一同謁見袁世凱總統,遞交了一份備忘錄,說明他們支持銀行反對受到不公正對待的理由。他們認為袁世凱總統宣誓就職後采取的行動之一就引起了四個主要列強的抗議,對此深表遺憾。然而,他們並不是譴責總統。辦理此事的責任在內閣總理唐紹儀。備忘錄提到的文件均用英文寫就,但總統並不懂英文,就蓋了印,總統是聽了英文極其糟糕的總理的意見才做的。在四位公使遞交的長長的備忘錄中,把四國銀行團的意圖說得明明白白而又令人信服。他們沒有攻擊中國與英比公司簽訂貸款合同這一失信行為,但明顯地要求中國糾正已經鑄成的大錯。
與四國銀行團的協議
在2月15日南京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總統前,中國有兩個政府,各國嚴守中立,不給任何一方以財政支持。2月15日後,列強沒有必要再堅持這一原則,於是總統抓緊時間向四國銀行團尋求財政支持。由於革命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國家在重建時期急需資金。
代理財政總長周自齊先生是一位在中外均受尊敬的官員,為了中國的利益,他開啟了談判的大門。在與四國銀行團的談判中,他提出在重建期間,每月需640萬兩,還急需700萬兩用於南京政府所需。2月26日,唐紹儀先生回到北京,負責簽訂協議一事。2月27日,他照會銀行團,即刻要求200萬兩,為南京急用。在3月份,南京政府還需要另外的500萬兩。同月,北京將要求300萬兩,總計1000萬兩。還有,政府要求每月支付640萬兩貸款直到8月(含8月),一半用於北京政府,另一半給南京政府。唐紹儀先生進一步指出,到7月,政府準備簽署一項6000萬英鎊的大額貸款合同。他目前請求的貸款是這6000萬英鎊之外的。就要在英國發行的金鎊庫券是以中國第二筆鹽稅作擔保的。根據唐的要求,四國銀行團於2月28日,星期五,向南京政府支付了200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