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患難顯真情(1 / 1)

李堅真,原名李見珍。她出生在廣東豐順縣小勝村,後來被賣到豐順縣白溪村蕉頭窩。雖然從小就走上了坎坷的人生路,但頑強和堅韌的性格一直伴隨著她成長。

李堅真長大後,參加了革命,並且成績斐然。1926年,加入共青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擔任豐順縣革命委員會副委員長。1931年擔任閩東縣委書記。1930年至1934年10月,她先後擔任過閩西特委,福建省委婦女部長,福建省政府執行委員,汀東、長汀縣委書記,福建省委常委,中央局婦女部長等重要職務,解放後曾任廣東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等職。

從瑞金出發時,李堅真被分配到中央直屬機關司令部,擔任民運科科長。民運科下邊有一個一百來人的工作隊,負責找挑夫和向導,打土豪,籌糧籌款,動員群眾參加紅軍等任務。

紅軍進入貴州省後,中央在黎平召開了會議,決定在川黔邊建立新的根據地。黎平會議後,部隊進行整編,民運科改為工作組。在進遵義之前,組織上又派羅梓銘、謝唯俊、邵式平、賈拓夫等同誌來加強工作組,大家推選打土豪的專家李堅真擔任組長。羅邁交給工作組的任務是進入遵義城後發動群眾,選拔地方幹部,籌建遵義縣革命委員會,擴大紅軍,開展土地革命。

中央紅軍打下遵義後,工作組跟著進了城,踏實地執行自己的任務。遵義城原有黨的地下組織,還有一個進步學生組織“紅軍之友社”。工作組緊緊地依靠他們去發動群眾。中央領導同誌進城時,群眾揮舞著紅旗夾道歡迎,可見在劉堅真的領導下,群眾工作卓見成效。

一邊是思想工作,一邊是戰鬥。奪取婁山關,進入遵義城是個重要的前提。

在婁山關戰鬥中,時任紅12團政委的鍾赤兵右腿負傷,仍指揮戰鬥,直到流血過多昏了過去。當戰鬥結束後,躺在擔架上的鍾赤兵被人抬了下來。後來,鍾赤兵被安排到幹部休養連,遇到了指導員李堅真。

當時,鍾赤兵的傷口已感染化膿,需要鋸掉傷腿。當李堅真把醫生和黨總支的這個決定告訴他時,這位戎馬倥傯、征戰南北的指揮官頓時火冒三丈,指著李堅真的鼻子說:“指導員,你要是鋸掉我的腿,我就槍斃你!鋸掉一條腿,我這個人還有什麼用,不如你給我補一槍吧,倒少受點痛苦!”李堅真能夠體會到鍾赤兵的心情,他將來要麵對一副殘缺的身軀,也怕因此掉隊。思想工作一時做不通,李堅真隻好把情況向上級彙報。

後來,經鄧穎超和周恩來力勸,周恩來甚至給他下了保證,就是用擔架抬也要讓他跟隨大部隊行進,一定不會丟掉他,並保留他的警衛員,沿途照顧他。這樣,執意不肯做手術的鍾赤兵才被抬上了手術台。

在後來的行軍中,這位指揮千軍萬馬的指揮官成了幹部休養連的一名戰士。一次遇敵,膽小的民夫居然扔下擔架和鍾赤兵跑掉了。眼看著敵人就要衝過來,連長侯政和指導員李堅真還在那裏爭執著都要留下來阻擊敵人。鍾赤兵火了,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實在是看不慣非戰鬥連隊,大喊一聲:“警衛員,拿槍來!”準備和敵人拚個你死我活,掩護連隊脫險。

李堅真見狀,深受感動,多麼英雄的戰士呀!她立即叫上警衛員,抬起鍾赤兵大步跑開了。當他們一行終於甩開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放下擔架一看,李堅真的肩膀被擔架磨得一片紅腫。解放以後,兩人再見麵時,李堅真還風趣地對鍾赤兵說:

“老鍾,在長征路上,我的肩膀都快讓你當路走嘍。”鍾將軍一直不忘這位女省委書記的擔架情,感謝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