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最終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改變了紅軍一錯再錯的被動局麵,使中國共產黨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展壯大。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不但在中國國內影響巨大,同時也令世界為之一震。讓世界知道遵義會議的人正是陳雲。
陳雲,1905年6月13日出生於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青浦縣)。出身貧苦的陳雲2歲喪父,4歲喪母,隻得跟隨舅父一起生活。1919年,輟學後的陳雲來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後當店員。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參加領導商務印書館大罷工,並取得勝利。隨即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作為勞工組織者從事共產黨的活動。1932年擔任臨時中央常委、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1933年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長征開始時,在紅五軍團任中央代表,後任軍委縱隊政委。1935年1月參加遵義會議,並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後,撰寫了《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一段時間後,陳雲不再跟隨紅一方麵軍繼續長征,而是踏上了新的征程,去完成一項艱巨的任務,一個特殊的使命。
此前,國民黨軍在蔣介石的親自指揮下,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同時,對上海的中共黨組織進行瘋狂破壞,致使中共地下聯絡工作一度癱瘓,而上海黨組織正是與共產國際聯絡的重要紐帶。血戰湘江,紅軍唯一的電台在戰鬥中被毀壞。中共中央曾派人前往上海與地下黨組織取得聯係,未果。
遵義會議結束後,黨內軍事指揮權發生了大的變動,卻始終沒條件與共產國際取得聯係,並彙報情況。中共中央決定再次派人前往上海。熟悉上海且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要數陳雲了,他成為了向共產國際彙報紅軍情況以及遵義會議決議的最終人選。另外,陳雲還要再挑重擔,負責恢複上海的地下黨組織。
紅軍撤離遵義後,中央認為陳雲前往上海的時機還不成熟,因此他繼續跟隨部隊長征。而陳雲將要去上海的事情,屬黨內機密,知道情況的人不多。
在經曆了四渡赤水、北渡金沙江後,陳雲隨部隊來到冕寧縣,配合周恩來在當地成立了冕寧縣革命委員會,並起草了革命委員會的布告。不久,陳雲率隊穿過貴州省內的彝族區,強渡大渡河,進駐瀘定縣城。在那裏,陳雲出席了中共中央負責人會議。這次會議決定:正式派陳雲前往上海,恢複白區黨的組織。
1935年6月上旬,陳雲在四川天全縣秘密離開部隊,趕赴上海。當然,黨中央為陳雲前往上海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委派地下黨員席懋昭(公開身份是天全縣靈關殿小學校長)與其同行,保證陳雲順利出川。
經過一番喬裝,陳雲和席懋昭趁著夜色隱蔽而神速地離開部隊。當時,蔣介石正在成都指揮作戰,四川地區有很多特務,可謂是危機四伏。熟悉地形的席懋昭建議二人繞道滎經縣,經雅安前往重慶,並得到了陳雲的同意。
兩人達成一致後,迅速啟程。不久,身後傳來斷斷續續的腳步聲。席懋昭轉頭張望,有個人神情慌張地朝前跑,湊近一看,此人是國民黨天全縣的教育局長。
席懋昭問道:“局長,發生了什麼事?”
局長沒有回答席懋昭的問題,看了看陳雲,反問道:“這個人是誰?你又怎麼會在這兒?”
席懋昭說:“聽說紅軍來了,我們躲到這裏來了。”席懋昭告訴局長,陳雲是自己的親戚,做藥材生意的商人。
眼前的教育局長本來是當地的地主,往滎經逃跑時被紅軍抓獲。紅軍抓到教育局長後,意識到可以通過此人在當地的人脈關係,幫助陳雲順利經過滎經。於是,紅軍有意將教育局長押至靈關殿。陳雲與席懋昭剛剛出發,紅軍便“欲擒故縱”,假意疏忽,讓教育局長有機會逃跑。當教育局長無意間碰到陳雲和席懋昭時,就等於進入了紅軍的計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