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遵義會議的傳播者——陳 雲(2 / 2)

席懋昭故意與教育局長攀談了一番,並得到了信任。教育局長決定,由他帶路,前往滎經。從靈關殿至滎經,不僅需要翻山越嶺,還要經過當地民團設下的層層關卡。一路上,局長憑著自己的“麵子”,帶領著陳雲和席懋昭輕鬆通過了檢查。

平安到達滎經後,陳雲和席懋昭分別以浙江商人和本地人的身份,途經雅安,幾天後到達成都。

陳雲到達成都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劉伯承的親筆信,找到劉伯承的好友胡公著。時任美豐銀行董事的胡公著見到陳雲後,大吃一驚,高興之餘,不禁為陳雲的安全感到擔憂。胡公著對陳雲說:“現在時局動蕩,風聲很緊,此地不宜久留啊。”國民黨派重兵駐守成都,對陳雲來說處境十分危險,他聽了胡公著的勸告,第二天迅速轉往重慶。

到達重慶後,陳雲在劉伯承弟弟的幫助下,告別席懋昭,乘船來到上海。此時的上海正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陳雲在報紙上看到許多叛徒的名字,回想起這些人都與自己有過接觸,於是立即投奔摯友章乃器(時任上海的浙江實業銀行副總經理)。得到安頓之後,陳雲開始逐步恢複上海地下黨組織工作。沒想到,事情剛剛有些眉目,中共上海局和中共江蘇省委就遭受了一次重大破壞。

白色恐怖愈演愈烈,陳雲卻毫不畏懼,始終不忘完成使命。他輾轉找到了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和何叔衡的女兒何實嗣,並通過她們與共產國際駐上海的聯絡員取得了聯係。陳雲向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彙報了上海地下黨組織又一次遭到破壞的情況,收到複電。電示:陳雲和自香港與之會合的潘漢年迅速離開上海,趕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年8月初,陳雲在宋慶齡的安排下,與正在上海的中共(江西)中央分局委員陳潭秋、江西省委書記曾山,以及楊之華、何實嗣等秘密搭乘蘇聯貨船到達海參崴。為避免引起懷疑,陳雲等人以偷渡者的身份被押下貨船,然後乘坐火車趕往莫斯科。

由於途中耽擱的時間較長,陳雲8月20日到達莫斯科時,共產國際七大已經閉幕。陳雲便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出席了正在召開的青年共產國際六大。

在莫斯科,陳雲化名“史平”,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擔任監察委員。共產國際方麵曾通過電報與紅軍保持聯係,並對中國革命的進展有所了解,但是紅軍離開根據地進行長征後不久,便失去了聯絡。此時,共產國際的同誌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紅軍的情況,特別是長征途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

期間,陳雲向共產國際方麵詳細介紹了中國紅軍長征的緣起、目的,尤其強調了遵義會議決議極其重要意義。後來,共產國際的工作人員將陳雲彙報的內容編輯成文,並以《英勇的西征》為題,刊登於雜誌《共產國際》(中文版),署名“史平”。

暫別祖國的陳雲並沒有忘記正在長征中的戰友們,他在用另外一種方式為革命做貢獻。在莫斯科期間,陳雲以“廉臣”為筆名,撰寫了《隨軍西行見聞錄》。書中,以不同角色,不同角度真實再現了長征路上的所見所聞,詳細講述了紅軍是如何取得廣泛群眾基礎,詮釋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深刻內涵。書中寫道:“我國共產實力,年來伸張極速。朱毛,徐向前,賀龍,蕭克等赤軍,已成為中國的強大力量。當赤軍初起時,本係星星之火,迄今已成燎原之勢。”

1936年春,《隨軍西行見聞錄》在法國巴黎華僑組織主辦的《全民月刊》上連載。同年,在莫斯科中文出版社出了單行本,後又流傳到國內的日軍占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使全世界看到了真實的紅軍,真實的中國革命。1937年11月中旬,陳雲奉命調回中央工作,圓滿完成了他的神聖使命,將偉大的長征和遵義會議及其精神傳播給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