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華東古國(15)(1 / 3)

原來季孫宿沒有嫡子,隻有公彌和悼子兩個庶子,某一天他對大夫申豐說:“兩個崽我都喜歡啊!但是想選擇有才能的為繼承人。”常理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季孫宿擺明了是想立幼子。申豐不願意攪渾水,說你再說我就走。季孫宿隻好去問臧紇,臧紇倒是非常支持季孫宿,兩個人唱了一曲雙簧。季孫宿請臧紇和其他大夫吃飯,奉臧紇為上賓;結果臧紇禮遇悼子卻輕視公彌,大家自然也跟著上賓行動,等於就是承認悼子為繼承人。結果季孫宿讓公彌當了馬正——其實就是個弼馬溫。有意思的是這個時候仲孫速也在選繼承人,他幼子仲孫羯的車夫找到公彌幫忙,答應事成後就一起整死臧紇。仲孫速一死,公彌馬上帶著仲孫羯跑去裝喪主,季孫宿過去哭喪一看:人家有長子,你小子搞什麼鬼?公彌理直氣壯地說,人家的幼子才賢呢!季孫宿一下無話可說,仲孫羯順理成章地成了仲氏宗主。

仲孫羯回報效率非常高,馬上誣告臧紇謀反。季孫宿不相信,反而告訴臧紇,臧紇一聽馬上戒嚴。到了年底,仲孫羯跟臧紇借民工(大概是臧紇負責住建工作),說要給父親開墓道。臧紇帶著甲士和民工,大搖大擺地去現場視察。仲孫羯馬上又告他謀反,這下季孫宿不知道怎麼就相信了,帶兵攻打臧紇,臧紇連忙逃到邾國去了。於是季孫宿準備開個會給臧紇定罪,公子遂的罪名是殺嫡立庶,叔孫僑如的罪名是淫亂公室,臧紇的罪名半天想不到,結果還是仲氏的人幫忙想了個——逃跑的時候砍斷了城門的鎖。夠狗血的。從臧紇出奔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季孫宿的才智與其父實在相差甚遠,居然被幾個小輩當作槍使,把自己的心腹給逼走。

季孫宿不僅昏庸,而且強橫。前546年,晉國和楚國在宋國簽訂停戰協定。季孫宿派人以襄公的名義對使者叔孫豹打招呼,讓叔孫豹到時候把魯國和邾國、滕國等列為一個等級的國家,希望能減少魯國的貢賦。結果齊國請求把邾國作為附庸、宋國請求把滕國作為附庸,被列為附庸的國家雖然可以減少貢賦,但卻失去了獨立的主權。叔孫豹一看情況不妙,季孫宿這樣搞不是要和邾國、滕國同流合汙嗎?於是還是讓魯國以諸侯身份參加了會盟。叔孫豹維護了祖國尊嚴,季孫宿卻大發脾氣,還叫史官記錄這件事的時候把“叔孫豹”寫成“豹”,意思是貶低叔孫豹的身份。

此外,季孫宿還是個很貪婪的人。之前就提到他接待過邾國叛臣庶其,他也同樣收留過齊國逆臣慶封。不僅如此,他還趁著魯襄公外出的時候吞並了公室直轄的卞地,並且假惺惺地派大夫公冶對魯襄公說是卞地叛變。這件事氣得魯襄公都不想回國,公冶在得知真相後,也因此與季孫宿絕交。魯襄公氣不過,兩年之後就死了。季孫宿又主持立襄公的妾敬歸的兒子子野為國君,沒想到這個子野沒有做國君的命,居然活生生地哭喪哭死了;季孫宿又立敬歸妹妹齊歸的兒子裯為國君,就是魯昭公。叔孫豹好言相勸,說公子裯這個人頑劣成性,不是善主;父親死了不但不悲傷,反而流露出要做國君的喜悅之情。季孫宿就是不聽,敬歸和齊歸都是胡國公主,胡國是當時一個弱小的國家,季孫宿堅持立胡國外孫為君,很可能是為了不受其母族的影響。

季孫宿扶立魯昭公後,更加專權無道。魯昭公元年(前541),叔孫豹和晉、楚、莒等國在虢地開會,季孫宿不顧叔孫豹的安危,襲擊莒國取得鄆邑,使得叔孫豹差點在會盟上被殺。昭公三年,季孫宿又不想以諸侯之禮接待前來朝見的小邾穆公,叔孫豹在身邊好說歹說才作罷。昭公五年,叔孫豹死去,季孫宿又不想以卿的規格安葬叔孫豹。當然,季孫宿乘叔孫豹死後做的一件影響最重大的事是改三軍為四軍,原來季氏、仲氏、叔孫氏各統一軍,現在季氏統領兩軍,仲氏、叔孫氏各統一軍,季氏的實力明顯蓋過了兩家。做完這事後,前535年,季孫宿去世,諡為武。因為兒子季悼子先他而去,即位的是孫子季孫意如,又叫季平子。季孫意如的品性比其祖父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即位後曾抓獲莒國俘虜後當畜生殺了祭祀。他這種倒行逆施最終會導致某些人的反抗,等待他的是季氏家族的第三次和第四次滅頂之災(第一次公孫歸父、第二次叔孫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