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中南古國(11)(1 / 3)

我們在前麵講到山東即墨一帶有個妘姓夷國,而這個夷國卻是薑姓,說來也有意思,東夷國家多風姓、嬴姓、偃姓、己姓,但春秋時代兩個夷國卻都不是東夷部落。夷國在成周畿內,現在的河南中部,青銅器就有記載夷伯的公主王薑嫁給周天子之事。春秋初年,夷國的公主夷薑嫁給衛莊公為妾,後來又被繼子衛宣公烝了,生下了公子急。衛宣公自己的夫人宣薑生了公子壽、公子朔。宣薑和公子朔一起陷害公子急,希望衛宣公立公子壽為太子。但是公子壽卻是個厚道人,得知父親的殺人計劃後,灌醉了庶兄並頂替其挨了刀子。公子急得知後也自殺而死,夷薑得知兒子自殺,也上吊而死。這年是前701年。

夷薑和公子急雙雙自殺,但母國夷國弱小,也無能為力。後來晉武公進攻夷國,俘虜了夷國國君夷詭諸,周大夫國為他求情,晉武公就把他放了。但是夷詭諸卻似乎不打算報答,存心撈一把的國感覺好人白做了,於是恨恨地對晉武公說:“上次實在是不好意思啊!這次我來引導貴國滅亡夷國吧!”於是晉軍跟隨國進攻夷國,於是就吞並了夷地並殺死了夷詭諸,夷國滅亡。和夷詭諸關係好的周公忌父也因為怕受牽連而逃亡西虢,周惠王登基後才又將夷地收歸國有。

原國

國名:原

方位:西周今陝西眉縣,春秋今河南濟源

姓:姬

建立:周文王第十六子原公豐建立

滅亡:春秋戰國之際

主要人物:原公豐、原莊公、原伯貫、原襄公、原伯絞、公子跪尋、原伯魯、原壽過

《國語》記載周文王“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這裏的原公似乎和周文王同輩,但《左傳》卻又說原國的始封君是周文王的第十六個兒子,那麼很可能在原公豐封於原之前,原國地區就已經有一位古國君了,但後來這位古國君不知道被改封何處,而這處風水寶地就留給周成王的十六叔了。西周青銅器銘文中沒有對原國國君的記載,隻有“散氏盤”提到了原國和散國相鄰,那麼西周原國應該也在陝西眉縣一帶,而東遷後到了今河南濟源一帶。前676年,原國國君原莊公作為周惠王的代表去陳國為天子娶王後。前635年,周襄王把原地賜給晉文公作為平定王子帶之亂的禮物,但是原伯貫不願意獻城,堅守不出。我的地盤我做主。

當年冬季,晉文公率軍包圍原國,命令士兵攜帶三天的糧食,務必三天之內攻下原國,但如果原國不願意投降的話,就撤退放棄。原伯貫的抗擊打能力還不錯,在晉國大軍壓境下足足頂了三天,但還是有點力不從心了,隻要再受一日半載的攻擊就會崩潰。晉國派進原國的使者向晉文公彙報了這個情況,請求加大力度圍攻原國。但是晉文公不願意,他說:“信用是國家的寶貝啊!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用又有什麼用呢?”於是退兵三十裏,但是這時原國人民卻對晉文公感激涕零,打開城門來投降了晉國。晉國占有原地,把原伯貫遷到晉國的冀城居住。這時候形成非常詭異的情況,那就是原國國君沒有了城池,但是原國的社稷卻保存了下來,也就是說原國成為了晉國冀城內的一個沒有城池的土國君。

原國雖然如此落魄,但原國國君卻仍然受到周天子重用。前593年,晉景公派大夫士會調解王室的糾紛,當時周定王設置享禮(天子宴請諸侯大夫之禮)招待他,由原襄公負責把切開的骨頭相連放在盤子裏。前530年,因為原國國君原伯絞對部下殘暴,以致很多大臣和族人都跳槽跑走,這終於惹惱了大眾,一起把原伯絞給趕走了,立其子公子跪尋為國君。前524年,曹平公去世,原伯魯代表周天子參加了喪禮,魯國代表認為他作為周室重臣不學無術,周室一定會發生動亂。果然在後來的王子朝之亂中,原伯魯首鼠兩端,後來周敬王坐穩王位後,此時原伯魯剛死,於是就把他還沒即位的兒子當作替代品給殺了。可憐的孩子!

原國最後一個出場的國君是前509年的原壽過,當時晉國執政魏舒帶領諸侯打算為成周修城牆,但他卻自己開小差跑到大陸澤去打獵了,而把包工頭的任務交給了下屬韓不信和原國國君原壽過。此後原國不見於史載,當滅亡於春秋晚期到戰國初期。原來的原國城則被晉國先後封給先軫、趙同等大夫,其後代與原國後代都有為原姓。

應國

國名:應(雁)

方位:今河南魯山

姓: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