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高宗皇帝在武則天麵前念及遠在長安的太子李賢時,武則天都無法掩飾對太子的不滿和怨意。她經常在高宗李治耳邊念叨:“太子在長安臨朝受政所取得的成績固然可喜,難道陛下不覺得太子有違孝悌之道嗎?終日廝混於弄臣孌童之間,卻抽不出時間來洛陽稍盡人子之禮。雖然陛下寵愛太子,但我想起他就覺得心生寒意。”
武則天每次在與高宗皇帝談起太子李賢時,臉上總是帶著不悅之色。
李治以為武則天主要是討厭李賢與侍奴趙道生的同性之好,很多人按照世俗的標準,通常都會對此類事情鄙夷厭惡。這時候,高宗皇帝總是會列舉曆代君王與男寵們之間的逸聞趣事以消除皇後的婦人之見。他並不知道,自己這麼做不僅於事無補,更讓母子相背之症結越來越嚴重。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太子李賢總是難以入睡。自己是誰?自己究竟從何處而來?如果那些傳言是真的,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不管李賢是否篤信這一傳聞,韓國夫人、魏國夫人、武敏之的先後死去使他對母後產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疏離與畏懼。在兄長李弘為太子的年月裏,母後武則天除了在每年的節慶日派人送來幾封“勸進”的書信外,平常很少注意到他的存在。
確立皇太子是關係國家穩定的大事,太子通常都是以皇後親生嫡子為準則。東宮之位的重要性,武則天比任何人都清楚。
當初為了鞏固李賢的東宮地位,武則天采取了一些斷然措施。
三皇子杞王李上金在李賢新立不久,就被流放至灃州安置。緊接著四子李素節被誣罪,降為鄱陽郡王,安置袁州。第二年又進一步將他禁錮終身,改於嶽州安置。如果李賢不是武則天的親生之子,武則天是不可能為了一個非嫡子而費盡心機。
長子李弘病死後,武則天還有兩個年幼的親生兒子,如果李賢不是她的親生之子,她怎會舍棄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把自己的情敵之子扶上太子的寶座?更何況李賢自幼聰敏俊秀,立他為太子,對自己和孩子以後的前途命運都是極大的威脅。
儀鳳三年(公元678年)正月初四,武則天單獨登上光順門,接受文武百官及四夷酋長的朝拜。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正月十九日,武則天又一次單獨登上了洛陽城門樓,以主人的身份宴請諸王諸司三品以上官員及諸州都督刺史,宴席上的伴奏音樂則是太常新編《六合還淳》舞。五十九歲的她儼然已成為大唐王朝政權的當家之人。
隨著勢力的擴張,武則天攬下越來越多的朝務,掌控著越來越多的事情。而與此同時,高宗的病情趨於惡化,不過他對皇後與太子之間的明爭暗鬥,能夠看出端倪。
榮華於我如浮雲,母子鬧得再凶,終究還是母子,且隨它去吧!對高宗來說,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身體是當皇帝的本錢。
李治開始學前朝那些一心想要通過服用丹藥得道成仙的皇帝們,他也開始不斷地服藥,以尋求精神與肉體上的自我麻醉。
這些官僚宰相們都是高宗李治所信賴的人,武則天對他們也無可奈何。如果日後太子李賢順利繼位為皇帝,她要怎樣自處?武則天內心的焦慮可想而知。
此時,朝廷開始廣征方士合煉丹藥,前前後後找了將近有上百名的方士,都是全國有名的煉丹專家。人人都好像在憋著一股勁,不把高宗吃爆了,就不算大唐帝國的煉丹第一人。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術士明崇儼閃亮登場。
明崇儼出身名門士族,其父為豫州刺史明恪。名門望族出身的孩子,按道理說不應該與降妖捉怪扯上多大關係,但明崇儼卻偏偏幹上這一行。據說他父親手下的一名小吏不花錢也能使鬼推磨,神乎其神,明崇儼深得其真傳。
明崇儼在十年前就已經是大唐官僚體製內的一員,任黃安丞。
作為朝廷的公務人員,明崇儼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經常是借著鬼神之道來忽悠人。當時他的頂頭上司的女兒得了一種怪病,病入膏肓,請來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明崇儼居然用攝取的異域奇物治愈了怪病,可見他也並非浪得虛名。
一傳十,十傳百。這件事很快就傳到高宗李治的耳朵裏,剛好高宗這時候也正在滿世界尋找這種稀缺人才。高宗皇帝活得也挺不容易,撐了五十多年,沒過幾天生龍活虎的日子。他從登上皇位之日起,就一直在與人鬥,與病魔鬥。聽說有這樣一號人物,趕緊將其召入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