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今日之域中,誰家之天下(3)(1 / 2)

錄事參軍孫處行拒絕派遣軍隊,被當眾斬首。於是其他幕僚再也不敢反抗,隻得聽命。接著他們又把揚州的正規守兵編入起義部隊,由李敬業統一管轄。

然後這些造反派又成立了司令部,司令部設三府:匡複府、英公府、揚州大都督府。

李敬業自己任匡複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職。唐之奇、杜求仁為左右長史,薛仲璋為司馬,魏思溫為軍師,駱賓王為記室。不到十天,李敬業便煽動不明真相的士兵十餘萬人。

錢坊中的囚徒和工匠不過兩三萬人,遠遠達不到十萬人之眾。士兵中的大部分人是農民。當時均田製已經開始動搖,農民拋田逃戶現象經常發生。那些被繁重的賦稅、徭役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江南農民湧到李敬業的軍隊中,成了叛軍的主力。

接著李敬業傳布檄文到各州縣,這篇檄文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代李(徐)敬業傳檄天下文》。罵人者千古留名,被罵者拍案叫絕。原文如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複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武則天讓上官婉兒在大殿之上代為朗讀這篇檄文,檄文內容極盡謾罵,通篇惡言相對,缺乏政治批評的攻擊,僅僅是編造了一些人身攻擊。上官婉兒不忍卒讀,生怕激怒了武則天。

上官婉兒是詩人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獲罪遭誅後,上官婉兒隨母親被發配入內庭為奴,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得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製誥多年。

上官婉兒對太後武則天的敬畏幾近崇拜,武則天的智慧、性格和處理政事的作風無一不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對她日後的命運產生了重大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祖父上官儀的慘死作為一道年代久遠的陳舊布景,已被她漸漸淡忘。

武則天不以為意,示意上官婉兒不要有任何顧忌。她今年已經六十一歲,幾十年來不斷聽到別人的罵聲,她早已習慣了活在別人的詛咒聲中。被別人罵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人時刻保持一種警醒,讓人變得越挫越勇,越罵越堅強,讓自己懂得如何去應對那些在背後詛咒自己的敵對者。

這是一篇極具文采的文章,朗朗上口,音韻優美。朝臣們聽後,臉上寫滿憂懼之色。武則天聽著聽著,忍不住朗聲大笑起來。大殿裏垂身而立的官員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這個老婦人難道是氣瘋了嗎?

文武官員們都愣在那兒,茫茫然不知如何應對。當上官婉兒讀到最後幾句:“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

武則天不禁問道:“這篇檄文是何人所作?”

“是臨海丞駱賓王所作。”朝臣中有人回稟道。

“真是一篇絕妙的千古文章,我若是尋常之人,憑借此文,足可遺臭萬年。能夠做出此等文章的人,卻被棄於鄉野,這豈非宰相的罪過嗎?”武則天歎息道。裴炎及所有大臣,被武則天問得無言以對。

在李敬業這些人當中,如果拋開階級類別和身份界限,在社會上名氣最大的還是駱賓王。他生於浙江義烏,七歲就會做詩,很有詩才,特別擅長五言詩,長大後,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共同被稱為初唐四傑,詩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