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征服者精英與皇親(2)(1 / 3)

1683年以後 ,征服時期著名英雄的後代更容易出任高級軍事和行政職務。八旗爵位的承襲者還可通過自己的功績獲得新的爵位。在後征服時代 ,特別是在 18世紀 ,滿洲旗人中有人獲得了新的世襲貴族爵位。因侍奉三個皇帝而獲高官厚祿的富察氏就是一個例子 (參閱下文)。

蒙古貴族

蒙古王公與愛新覺羅氏關係極為密切 ,這種關係始於 16世紀,一直持續到 20世紀初葉。蒙古貴族被納入征服者精英集團的過程 ,與蒙古人歸順大清帝國的過程是一致的。

在17世紀 ,蒙古人可能占據著當時滿洲的一半土地和後來名為承德的地區 ,所以 ,贏得他們的支持對滿洲人統一東北地區是至關重要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采取了同樣的政策 :提拔和賞賜 率眾來歸的蒙古部族首領。早期的歸順者 ,如喀爾喀巴約特部貝勒的兒子古爾布什等 ,被賜予高級爵位、牛錄 (既有蒙古牛錄也有滿洲牛錄)、各種禮物和愛新覺羅氏妻子。1644年之前共有 37位蒙古人擁有高級爵位。在整個清代 ,統治者都承認並獎賞戰功和行政業績。然而 ,清朝創立蒙古貴族圈的意義不在於承認個人的功績 ,而在於他們與皇帝的戰略和地緣政治考慮有直接關係。

早期的滿族曆史表明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能夠抓住蒙古部族之間的世仇所提供的機會 ,分化和征服蒙古人。雖然 1593年科爾沁部參加了進攻努爾哈赤的九族聯盟 ,但他們於 1627年和 1628年決定與皇太極結盟 ,共同對付察哈爾蒙古領袖林丹汗。其他部族踵行於後 ,東部蒙古各部和女真組成的聯軍打敗了察哈爾蒙古人 ,他們在林丹汗於 1635年去世後歸順了滿洲。

蒙古聯盟通常是暫時性的 ,而且性質特殊。清朝成功地改變了這種狀況。他們賜予蒙古盟友貴族頭銜。起初他們對察哈爾蒙古首領也采取了同樣的策略。雖然林丹汗的兒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成了額駙 (他的母親成了滿洲親王濟爾哈朗的王妃 ),但察哈爾親王布爾尼的反叛 (1675年)凸顯了更好地控製察哈爾蒙古人的必要性 ,他們被遣回了大同、喀拉幹 (今張家口 )和獨石口以北原來的牧區。1675年以後 ,每個察哈爾旗都被置於一位總管的掌控之下 ,後來 (1761年之後 )由一位都統掌管。察哈爾各旗還被安插進了不少喀爾喀、科爾沁和衛拉特軍隊。

獎賞盟友懲罰敵人是政治活動的一個通例。在這方麵 ,清統治者走得更遠。他們通過把蒙古部族編入旗籍的辦法來削減蒙古世襲貴族的自主權。1636年,科爾沁、土默特、翁牛特、敖漢、奈曼、巴林、阿魯科爾沁和劄魯特等部被編入旗籍 ,他們最終形成了兩個盟 :卓索圖盟和西盟 (或昭烏達盟)。內蒙古最後共有 24部49旗。新建各旗的行政控製權都不掌握在貴族之手。一個新的官職 ———劄薩克 ———被設立起來負責旗務。雖然劄薩克是從世襲貴族中挑選的 ,但清廷能夠以各種各樣的理由 (包括無能、年老和疾病等 )委任不同世襲家族的後人出任這個職位。劄薩克也被置於高級行政官員的控製之下。負責蒙古各旗和各盟人事的中央機關是理藩院。

東部蒙古各部相對弱一些 ,並在 17世紀陷於分裂。他們最後被完全納入了清朝的政治體係。清統治者接下來麵對的是喀爾喀蒙古人 ,他們在 16世紀末 17世紀初控製著現今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與東部蒙古各部一樣 ,喀爾喀蒙古分裂為三個群體。左翼的 7個喀爾喀旗在紮薩克圖汗的領導之下 ,汗位繼承爭端把他們與土謝圖汗統領的喀爾喀右翼分裂開來。喀爾喀的第三個群體由薛禪汗統領。各部族間的內部爭端削弱了喀爾喀蒙古的凝聚力 ,使他們難以抵擋其他蒙古部族的攻擊。

雖然一些喀爾喀首領在 1635—1637年間向滿洲人進貢 ,但滿洲人與喀爾喀蒙古人的關係在整個 17世紀 40年代和 50年代都是極不穩定的。雖然內部四分五裂 ,但對滿洲軍隊而言 ,散布在廣袤地域的喀爾喀蒙古人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力量。隨著 17世紀 70年代新的準噶爾汗噶爾丹統一漠西蒙古各部 (厄魯特 ),喀爾喀地區的力量平衡出現了重大轉折。噶爾丹是準噶爾重要領袖巴圖爾洪台吉的兒子 ,他曾在拉薩學習 ,皈依了藏傳佛教。因他父親去世而引發的係列鬥爭使噶爾丹重返世俗社會。他於 17世紀 70年代統一了準噶爾各部 ,當時滿洲軍隊仍在鞏固對中原地區的占領。 1678年達賴喇嘛授權噶爾丹代表厄魯特聯盟與東部的喀爾喀蒙古人商討厄魯特人希望遷入部分喀爾喀草原之事。

當1688年噶爾丹率領準噶爾人對付喀爾喀人時 ,土謝圖汗帳下的蒙古各部尋求清廷的保護 ,而紮薩克圖汗及其帳下各部與噶爾丹結了盟。最後 ,所有喀爾喀部族於 1691年 5月在多倫諾爾正式歸順了康熙皇帝。他們的歸順對此後的事態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厄魯特與喀爾喀之間的和談失敗了 ,康熙皇帝禦駕親征 ,經過一係列戰役 (以 1696年的昭莫多之戰為高潮 ),打敗了噶爾丹。噶爾丹的死亡並不意味著準噶爾帝國的終結 ,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承襲其位 ,準噶爾人和他們的盟友繼續挑戰清朝的邊疆政策至 18世紀。清朝平定帝國內亞邊疆的軍事努力直到攻占伊犁 (1756年)以後方告結束 ,在這些戰役中獲得的新疆域把中國的邊界擴大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