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9章 秦漢文明的交通史背景(一)(2 / 2)

在漢王朝開邊斥地的事業中,交通的意義尤為顯著。對朝鮮和南越的戰爭都以“樓船軍”為主力。西南地區的開發亦以“通西南夷道”為基礎。“與漢隔絕,道裏又遠”的西域諸國所以“鹹樂內屬”,當然與許多代“相屬不絕”的使者及“壯健”“敢徙”的軍人的交通實踐有關(《漢書·西域傳下》)。而匈奴“戎馬之足輕利”,“風合而雲解”(《鹽鐵論·備胡》)。秦修直道,建立北邊長城防線。起初隻能屯重兵消極防禦,漢武帝大修馬政,使軍隊的交通能力顯著提高而後方的軍需供應亦得到保證之後,方出師擊敗匈奴。於是“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漢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萬人,稍蠶食,地接匈奴以北”(《史記·匈奴列傳》)。交通建設的成就,使大一統專製政治統治的廣度及強度均達到空前的曆史水平。

秦漢時期交通係統之功能對於政治穩定的意義,還表現在其效率之高,可以保證中央之政令能夠迅速及時地傳達到各地基層政權組織,因而大多可以有效地落實。

日本學者大庭修輯錄居延漢簡中如下簡文,確定為相連接的元康五年詔書冊:

禦史大夫吉昧死言丞相相上大常昌書言大史丞定言元康五年五月二日壬子日夏至宜寢兵大官抒

井更水火進鳴雞謁以聞布當用者●臣謹案比原泉禦者水衡抒大官禦井中二千石二千石令官各抒別火(1027)

官先夏至一日以除隧取火授中二千石二千石官在長安雲陽者其民皆受以日至易故火庚戌寢兵不聽事盡

甲寅五日臣請布臣昧死以聞(510)

製曰可(33226)

元康五年二月癸醜朔癸亥禦史大夫吉下丞相承書從事下當

用者如詔書(1033)

二月丁卯丞相相下車騎將軍將軍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大守諸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如詔書

少史慶令史宜王始長(1030)

三月丙午張校長史延行大守事肩水倉長湯兼行丞事下屬國農部都尉小府縣官承書從事

下當用者如詔書/守屬宗助府佐定(1032)

閏月丁巳張掖肩水城尉誼以近次兼行都尉事下候城尉承書從事下當

用者如詔書/守卒史義(1029)

閏月庚申肩水士吏橫以私印行候事下尉候長承書從事下當用者如詔書/令史得(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