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在陝西省內、省外都表現為主體對紅色文化精神和價值體係的認同。自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中央政府、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陝西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及開發利用非常重視,延安精神一直是中國共產黨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提高了陝西在國內的聲譽。陝西在國際上以及在國內同兄弟省市的經濟文化交往中,如果能使陝西的紅色文化精神和核心價值得到對方的認可,將進一步樹立陝西的良好形象,提高陝西的親和力,使對方產生同陝西交往的強烈意願。
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在陝西省內,建設紅色文化軟實力就要使陝西紅色文化精神和價值體係被陝西社會和個人接受,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成為凝聚陝西社會的精神力量。
陝西社會接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要以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指導社會的發展,切實把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融人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形成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並從製度上保證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在社會生活中的主導地位,使其成為陝西社會的精神之魂,在社會行為中體現其要求。
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性,黨和政府的言論及行為要忠實地踐行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這是黨和政府對陝西紅色文化精神和價值體係認同的要義。各種社會團體和企事業組織,都以自己的方式團結和影響著一大批群眾,它們接受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並在成員中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對促進其成員接受這一體係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民群眾對陝西紅色文化精神和價值體係的價值認同,是個體對陝西紅色文化精神和價值體係的內化,是指社會成員以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為指導,對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進行的一定心理活動,依據自己的價值實踐在觀念上對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認可,表現為共同價值觀念的形成,它引領主體在實踐上采取實際行動,克服各種困難,為實現人生價值而不懈努力。
社會主義國家生產資料公有製的性質,使廣大人民群眾成為社會的主人,黨和政府是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政府。因此,社會、黨、政府、團體、個人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對紅色文化精神和價值體係的價值認同,它們是合力的共同作用,沒有這種合力,單個的主體很難孤立地認同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
(三)主體需要和利益的滿足為紅色文化精神從理論形態轉化為主體本質力量提供了內動力
主體接受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的過程,也是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從理論的存在形態轉化為主體的本質力量,變成主體的一部分的過程。要實現這一轉變,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必須具有滿足主體需要和利益的屬性,是主體接受紅色文化精神和價值體係的內動力。
動因性行為是人類活動的特怔之一。馬克思說在社會曆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全是具有有意識、經過思考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①追求利益和滿足需要是人活動的基本動力和個體積極性的源泉。
物質需要和利益的滿足是主體接受陝西紅色文化精神和價值體係的最基本動力。物質需要和利益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和利益,是人類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實踐認識活動的個體積極性源泉。就利益和思想或道德的關係而言,“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係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的。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就陝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和利益的價值而言,它不能直接為人們提供衣食用等物質資料,人的物質需要和物質利益所構成的內在動力,主要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體係作為一種觀念形態,通過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物質需要和利益,形成價值目標,對主體活動起定向作用、激勵作用和調節作用,推動人們實現物質需要和利益,幫助人們調節物質需要和利益,盡可能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和利益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