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火的使用與人工取火--約30萬年前(1 / 1)

火的應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從170多萬年前的元謀人,到約70萬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跡。自從人工取火發明以後,原始人掌握了一種強大的自然力,最終讓人與動物分開,站到了曆史的前沿。

在自然界,火是一種很常見自然現象,無論是火山爆發還是打雷閃電的時候,我們都會看到“火”。可是,最早的原始人在看到火時,不僅不會利用,相反還怕得要命。在火沒有被使用的年代,人們的所有食物都是“生食”,甚至連那些打來的野獸飛鳥,也是連毛帶血地生吞活剝。後來,他們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嚐,味道挺香。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了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據考古發現,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的中國猿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人。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北坡猿人居住的山洞裏,考古學家發現了厚達數米的燒後灰層,其中有燒過的獸骨和石塊。這些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的人們已經知道利用火了。

隻是上古時期想要得到火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偶而可以從由雷電引起的森林大火或者野火燃燒中才能取到,並且,他們還要想方設法把火種保持和延續下去。生活的需要和經驗的積累促使了“人工取火”的發明。從考古學發現上斷定,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居住的室內灶坑普遍存在,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類體質進化程度較高,說明那時人工生火技術已經被熟練掌握了。但究竟人工生火最初是怎樣實現的呢?古籍《莊子》中這樣說道:“木與木相摩則然(燃),金與火相守則流”;《韓非子》中也有“鑽木取火”的說法。

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知道用火,隻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有個年輕人經天神指點,到遙遠的“燧明國”為族人尋找火種。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一顆叫“遂木”的大樹下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有幾隻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隻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

年輕人由此受到啟發,於是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不停地摩擦大樹枝,經過反複的嚐試,樹枝上終於冒出了煙,然後生出火來。就這樣,年輕人帶回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鑽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為了銘記這個年輕人的貢獻,人們將其稱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火的使用,首先使人類形成和推廣熟食生活。特別是人工取火的發明,使人類隨時都可以吃到熟食,減少疾病,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體質的進化。而熟食的推廣,還擴大了食物的來源和種類,使人類最終擺脫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

火還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從而擴大了人類的活動範圍,使人不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製,能夠在寒冷的地區生活。更重要的是,沒有火,就沒有人類的發展;沒有火,一切器械製作、化學製作,如釀酒、染色,醫藥都無從談起。有了火,人類才能進行冶煉,從而使用金屬工具和武器;有了火,人類才能夠燒製陶器和磚瓦等。總之,人類的生活是因為火的存在,才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的。

科海拾貝

也有人認為最初的人工生火是用燧石打擊得到的,但是用燧石取火,就必須把燧石在鐵上打擊,而這隻有到鐵器時代才可能實現。所以最初的人工取火方法,應該隻有鑽木取火一種。現在我們知道,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