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中文詞概念之源的問題(2 / 2)

筆者由於不斷遇見此類現象,於是好奇想查一查,因為6個詞也太少了。筆者找到日本佐藤亨先生著的《現代に生きる幕末·明治初期漢語辭典》(2007年一版)。這是一部中國還沒有的語義典,它的條目是能夠將早期某詞的出處與說明介紹,特別是在近代工具書中的說明情況,全都順序排列出來,還加上著者的說明,給予讀者很大的方便。佐藤先生特別強調漢學與蘭學對於近代日本詞語的影響,其選擇之寬,查閱之精,是很精彩的日本漢詞研究的新力作。(不再是如目前中國詞典般一詞選一個語義。)筆者從中好奇地隨機選擇100多個日本漢詞,由於它們全部都是日本在近代日語中湧現出來的新詞語,這些日本漢詞與中文語詞是有著密切關係。筆者隨即將之與掃葉庫中的相關中文文獻比較,立即出現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情況。筆者還是不放心,又將上述羅竹風的《漢語大詞典》,以及黃河清先生新編出版的《近現代辭源》中的相關詞語也並列在一起,結果形成一個長長的比較表,其中將每一個詞,分別按照日本漢詞認定的語源、掃葉庫出現古漢語語源、羅本選用語源、黃本選用語源順序排列。

比較結果很明顯,雖有少數應該是近代日本人首先使用,但多數是古漢語,早就在使用的,並非如一般人習慣猜測是日本人傳給中國人的。筆者將其中82個詞排列,就足夠清楚了。其中即使有語義古今不同,即舊瓶裝新酒,也不是語源問題。注意,近代日本人如何改造古漢語成為日本新漢語詞,那是他們的文化,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我們自己的語源研究,我們也會向鄰居學習借用詞語,他們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成功經驗,但不能將主客顛倒。

至於概念從觀念中提煉升華的過程,那就是中文進化的曆史。理論的過程已經寫在前言中,至於具體每一個字詞的演進過程,那是各個不同,隻能一個一個地去挖掘整理,如同對待每一個出土文物一般。因此,源頭問題是科學性的開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