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宣傳”概念的形成(2 / 3)

而那個時期,政治上發生一出宣傳的鬧劇,那就是袁世凱大總統想改當有名有實的皇帝,最終他獲得成功,成為漢族最後一任皇帝,但同時也遭到武力的反對,而葬送他自己。

那個時期,還發生一件完全改變中華民族文化命運的宣傳大事,那就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那些運動發生前的宣傳者們,才是挽救我們民族危亡的英雄。事情的背景是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已經多在現代教科書中說明,無需重複。事情的因緣,雖現代各有解讀,筆者則選擇當年宣傳的關鍵點——北京的《晨報》——來簡要切入。先是《晨報》的背景,是蒲殿俊、劉崇佑等人主持,他們都是進步黨人,與湯化龍、梁啟超、汪大燮、林長民等共同打拚,其編輯還有李大釗等人。早在巴黎和會開會時候,恰逢梁啟超、丁文江、蔣百裏、劉崇傑等人在巴黎,於是會議的消息就以梁啟超的名義電告劉崇佑,在《晨報》上發表,如3月22日《晨報》以“梁任公之重要來電”標題報導。5月1日,《晨報》率先以“頭條”(第二版)報導“山東問題之警報”,指出“此次外交失敗即足以亡國”。5月2日,《晨報》上麵繼續刊出幾件“頭條”消息,其中最重要的是林長民的“外交警報敬告國民”一文。還有在“山東竟如此斷送耶”大標題下,列3條“緊要新聞”:“巴黎代表電告束手,梁任公早來警電,政府國民曷不自圖補救耶。”當天晚上,新一代知識分子中最熱血沸騰的北京大學學生們,有段錫朋、易君左等三四十位北大學生自動聚集緊急開會,決定次日(5月3日)晚召集全校同學開會,並邀請北京13所院校學生代表與會。3日晚的集會中議定,原訂於5月7日準備在中山公園舉辦的“國民大會”,提前於5月4日中午在天安門前聚集後遊行請願,反對政府的軟弱態度。5月4日上午,天安門前聚集學生數千人,當時傅斯年作為會議主席,手持大旗走在遊行隊伍前麵。以後的活動,史書上多有記載,不再重述。第二天,北京學生開始罷課,聚集警察廳,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否則均願受拘留。教育總長傅增湘辭職,北大校長蔡元培請辭出京。影響全國,事情越鬧越大,政府還繼續拘捕學生,劉崇佑律師還為學生打官司辯護作指導。大量宣傳文章多由《晨報》發出,連冰心女士當年(時為協和女大的學生自治會文書)寫的第一篇報導文章,也是發表在《晨報》上麵。《晨報》及相關內容,筆者得到劉崇佑之孫、台灣大學教授劉廣定所寫的數篇相關文章,其中史料翔實,筆者更得到他的允許,引用發表於此,特表謝意。顯而易見,“五四運動”的影響至今猶盛。而在當年,則就這麼一些熱血青年憂心國事,聞訊而動。一點新傳媒,一點新訊息,就將全民族的心聲點燃,不但當時就取得勝利,還極其深刻地推動中華文化登到20世紀的世界舞台,呈現文化各方麵大繁榮的史實,也可見宣傳的威力是多麼巨大。相比較而言,作為宣傳對立麵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則實在是夠笨的。據天津《益世報》5月24日報導:言21日日本駐華小幡公使以正式緊急公文致外交部,內容為:

連日中國商學各界以山東問題,群起抵製日貨,本公使深致不懌。查五月二日北京《晨報》及《國民公報》載有林長民君“外交問題警告國人”代論一節,內有“山東亡矣!國不國矣!願合我四萬萬眾,合力圖之”等語。此次風潮恐與此文字不無關係。應請貴國政府警告林君,加以取締。請限期答複。……

且不說他幹涉中國內政,僅是如此強蠻的語言與外交活動本身,就將自己的嘴臉暴露在民眾麵前。

到20世紀30年代,宣傳活動之豐富,恐怕到目前還沒有統計清楚。政客們忙著給自己的時勢造宣傳,軍官們給預想的勝利造宣傳,商人們給掙錢的機遇造宣傳,書生們給理念造宣傳,隻有農民與普羅大眾因宣傳而昏頭昏腦,他們所見到的、聽到的、得到的,大概多是二手宣傳貨。那時候執政的國民黨,在1931年1月29日公布其“宣傳部組織條例”,如其中第五條:

指導科設指導、海外、調查三股,職務如下:一、指導股設計指導,及考核黨內外各項宣傳工作,隨時解釋疑義,糾正謬誤,並辦理黨的宣傳機關之登記;二、調查股調查各級黨部之宣傳工作,及與宣傳有關之各種組織與其宣傳活動。三、海外股指導海外宣傳工作之進行,並審查其宣傳品。

而共產黨人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代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就曾擔任國民黨的代理宣傳部長,寫過關於宣傳指導的一些文章。

20世紀30年代宣傳方式、宣傳內容太多,筆者僅選擇兩種當時的新方式略述。一是電台廣播,1928年8月1日,國立中央廣播電台在南京成立,功率500瓦;1938年3月國立國際廣播電台在重慶成立,功率1萬瓦。民眾除了眼睛能看到報紙外,耳朵也能通過收音機聽到大量新內容。我們僅從那時出版的《廣播周報》上,就能知道其內容的豐富。首先是中央電台及各地電台、私營電台47座的一周節目預報(包括宗教電台、商業電台等)。其內容分類有:政治類,涉及施政報告等;名人演講類,涉及新生活、科學、學術、國際、經濟、文化建設、社會、教育、宗教、國貨、市政、司法、公民、美術、體育、風俗、軍事、時事、國學等;常識類則更是廣泛;教育類有國文學、外文、民眾、婦女家庭、師資、國術、科學等;宗教類有禱告、布道、講演等涉及基督教和佛教等;特有類有早操、船期、禁煙宣傳、廣告、體育等;氣象、報時類;商情類;新聞類;音樂類有國樂、西樂、軍樂、俄樂、樂隊演奏、口琴等;戲劇類有評劇、話劇、粵劇、梆子戲等;唱片類、兒童類、雜耍類有:大鼓、彈詞、滑稽、評話、蘇灘、說書、本灘、申曲、宣卷、開篇、四明文書、揚州文書、故事、小曲、杭灘等。《廣播周報》還記錄留下一些史料,如翁文灝講“大家要為國家前途努力”;蘇步青講“研究數學的基本工作”;丁文江講“科學化的建設”;管梅瑢講“婦女對於新生活運動的使命”;以及“國學叢談”、一些傳統戲劇的台詞;等等。還有一部輕鬆的史料,那是鎮江民眾教育館在1934年與上海東方百代公司合作,編選出的書:《百代教育唱片彙編》。其緣由寫在吳道一為之所作序中:

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至漢唐樂府,宋元詞曲,猶有古樂遺音。……至清而易之以二簧西皮,尚有慷慨激昂之意,燕趙之氣未泯也。晚近歐風東漸,新歌迭出,五線之譜,遂以盛行,……近年世風愈超頹靡,於是有迎合社會下級趣味,相率而為佻達浮薄之濫調俗詞,如斯靡靡之音,於國民品行輒生惡化。……本處感於世變之日亟,國難之方殷,爰思藉瑰偉之電波,作廣長之妙舌,大聲疾呼,冀以振民氣而挽國運;乃有延請黨國名流來台播音演講之舉,並擬製片,以廣流傳,而東方百代公司願為本處擔任灌片之事,內與訂約合作。……

唱片除演講外,下列數種:何質臣唱《秋瑾就義》(八角鼓);龔秋霞唱《賣報歌》;高慶奎唱《史可法》;黎莉莉唱《醉臥沙場》(黎錦暉先生檢定);聶耳唱《碼頭歌》(聶耳作曲);王人美唱《漁光曲》(任光作曲,安娥作詞);黎莉莉唱《新鳳陽歌》(任光作曲,安娥作詞);王泊生唱《文昭關》;胡蝶唱《伯牙操琴》;言菊朋唱《清官冊》;陳玉梅唱《義勇軍》;等等。其中還附有簡譜、五線譜、工尺譜。

抗日戰爭時期的宣傳戰,以及國內戰爭時期的宣傳戰,那是需要專門寫的課題,這裏不能再述。

(三)中國學人對於“宣傳”概念的認知

20世紀初期多次使用“宣傳”概念的中國人,應該是孫中山先生,他多次說道:“宣傳就是勸人,要勸世人都明白……”;“我們要人明白民國的好處,必要用普遍的宣傳去感化人。……感化就是宣傳”;“先覺先知的人要他們知,便應該去教。教便是宣傳”;“革命的方法,有軍事的奮鬥,有宣傳的奮鬥。……”;“要政治上切實的道理實行出來,一種是用武力,壓迫群眾,強迫去行……一種是靠宣傳,使人心悅誠服,情願奉令去行”;“世界上的文明進步,多半是由於宣傳。譬如中國的文化,自何而來呢?完全是由於宣傳。……孔子是注重當時宣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

吳天放先生在1931年5月寫道:

夫所謂宣傳者,貴以真確之資料,貢於公眾,以堅其信仰。俾對吾有真確之理解,然後能獲其同情之援助。若僅用機詐,專事虛報取勝,則不過淆惑一時;怠真相既白,厥後即為確實之報告,亦將失公眾之信援矣。故宣傳術雖可變異,而總以基於事實與合乎正義公道為原則,此則宣傳學之正解也。

戈公振先生在1931年6月寫道:

宣傳初無善惡可言,後世濫用,以白為黑,將無作有;歐戰中擾亂人心,破壞和平之事,指不勝摟。故今以Propagandist名者,其言往往不為人所信。國際間訂立條約,有特別規定,不許宣傳者,則惡意宣傳之結果也。外國向無所謂宣傳,且藐視宣傳,又任外人宣傳,而不加取締。以致毀壞離間,為所欲為。十餘年來,國內則禍亂相尋,國外則聲譽墮落,根厥原由,亦無一不受外人惡意宣傳之影響。

季達先生在其著作《宣傳學與新聞記者》一書中寫道:

Propaganda者,其正體乃不易明知之怪物也。如宗教宣傳,似以正當態度普及信仰,以公平說法,普度眾生,但政治上之宣傳,既易陷於陰險之一途,且用欺詐方法,以騙國民者,亦所恆有。故宣傳雲者,在真實之中,寓有虛偽,在正道之上,卻有歧途者也。凡事公平無私,固於任何方麵及任何人本身,都為有利。但若謂宣傳能傳布情事之真相,此未必可信,蓋有時不得不以虛偽出之。若謂宣傳以虛偽為常,則又不然,蓋亦時時傳布真相,而以情事之明白為依歸。質而言之,宣傳以有益於世,有利於人為其唯一之標準,則是會及國家間之大波瀾或可漸息,未可知也。就宣傳以往之跡象言,既於人有益,然亦未見無害。……

宣傳之主要方法,在於予社會以暗示。惟所謂暗示,宜如何應用,方足惹起社會的反響,亦須預定。……

徐怡先生在其著作《宣傳術與群眾運動》一書“序”中寫道:

宣傳在我看來,是人生中最平常而最頻繁的活動;無論何人,隻要他有一種主張,便不能不宣傳。……凡有所主張而用語言或文字或藝術品發表之,以冀引起他人之同情者,均可謂之為宣傳。……

他又在書中寫道:

宣傳兩字在英文為Propagada,意為盛飾其詞而散播於外。以中國的字義言:宣為發布,傳為廣播,即將自己的意見發布出來,廣播於人使之了解而期其同情。從廣義講,凡人與人有所接觸而將各人之意見用語言或文字互為告白者,均可謂之宣傳;從狹義言,惟將自己所深信之主張,為係統的計劃,以最經濟的方法發表之,冀博得他人之同情,以實現其理想之者,始得謂之宣傳。……

宣傳術即應用社會科學之原理規定內容,應用發表科學之原則規定形式,而使人類之宣傳本能自由發展、宣傳之效果盡量擴張之技藝。……在此定義中,我們所當注意者三事:一、本能之發展:人無發表之本能,則宣傳學之研究失其根據,故首先當注意發表本能之各種傾向,而設法發展之。二、科學原則之應用:宣傳術應當以實證的科學原理為根據,不可為迷信、虛妄的造作。三、效率之增進:宣傳是人生中常有的事,宣傳術就在使無係統的常識,變為有組織的科學技藝。欲使效率增加,首當運用科學的方法,隨時改進。……

高覺敷教授在其著作《群眾心理學》中寫道:

馬丁……他說:“宣傳隻是廣告。我們常須研究宣傳家所要出賣的究竟是什麼?千萬勿為他的好言所欺騙。宣傳家所稱的對於理想的信仰,隻是藏匿真意的把戲。”他又說:“宣傳家既利用法律、合法、及群眾宣傳所用的這種概念,於是正義、博愛、信義、道德等,都僅為一種工具,用以使整個社會接受某黨某係的意誌了。”……然而極端否認宣傳的價值,也似非公允之談。宣傳倘用得其道,也不無相當的貢獻。……就宣傳的原則而言,我們要知道人類的信仰基於邏輯者少,而基於欲望及暗示者多。……所以廣告宣傳與其訴諸邏輯,不如利用簡單的暗示。邏輯的論辯雖看證明你所欲宣傳的意見,卻也可以引起相反的意見。聽者若將此一正一反的兩種以上的意見,權其利害,評其得失,那麼你的宣傳便不複有效力了。反之,暗示可使受暗示者接受你的意見於不知不覺之中,所以其效力遠較大於論辯。……丹拉普……定宣傳的規則如下:(一)你若要宣傳一個觀念,便須不斷地反複訴述。(二)論辯務求避免。不要承認有反麵的主張;無論說什麼話,都須力求避免思考或聯想的觀念的引起,惟相融洽的觀念不在此列。(三)你所欲宣傳的觀念,務求和你所知道的聽眾的欲望發生關係。(四)你所說的話,務求明了易曉,你所用的文字,尤其能令聽者照樣記誦。(五)你若深信聽眾有接受你所宣傳的觀念的基礎,你便可用直接的陳述;否則則須利用間接的陳述及隱語和暗諷。(六)若欲求有久遠的效果,你的宣傳便須以兒童為目標,混宣傳於教育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