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目三 顆粒劑的製備(1 / 2)

一、實訓目標

學會水溶顆粒、混懸顆粒和泡騰顆粒的製備方法和操作要點。

二、實訓原理

顆粒劑係指藥材提取物與適宜的輔料或藥材細粉製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顆粒狀製劑。分為可溶顆粒、混懸顆粒和泡騰顆粒。

可溶顆粒的製備工藝流程為:提取→純化→製粒→幹燥→整粒、分級→混合→質量檢查→包裝。

混懸顆粒是將處方中一部分藥材提取製成稠膏,另一部分藥材粉碎成極細粉加入稠膏中製成的顆粒劑。

泡騰顆粒是將處方中的藥材按水溶性顆粒製法將浸膏、輔料分成兩等份,其中一份加入有機酸製成酸性顆粒;另一份加入弱堿製成堿性顆粒;然後將兩者混勻,即得。

三、主要儀器及試藥

儀器和用具:不鏽鋼鍋、電爐、紗布、藥篩、烘箱、天平。

試藥:板藍根、益母草、金銀花提取物、黃芩提取物、糖粉、糊精、澱粉、檸檬酸、碳酸氫鈉、橘味香精。

四、實訓內容與步驟

1.板藍根顆粒

【處方】板藍根140g糖粉90g糊精適量製成100g

【製法】(1)提取、純化取板藍根,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h,合並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0℃),加乙醇使含醇量為60%,攪勻,靜置使沉澱,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稠膏狀。

(2)製粒、幹燥、整粒、分級、混合、分劑量取上述稠膏,加入適量的糖粉和糊精,用一號篩製成顆粒,80℃以下幹燥,用一號篩整粒,用一號篩和五號篩分級,混勻,按每袋裝5g或10g分裝,即得。

注:(1)本品為可溶顆粒,采用水醇法製備浸膏,采用濕法擠壓過篩製粒。濃縮收膏時溫度要低並勤加攪拌,避免糊鍋,影響溶化性。

(2)處方中板藍根為主藥,糖粉和糊精為吸收劑。糖粉應臨用新製,對受潮結塊的糖粉、糊精投料前應幹燥,並過篩後使用。

(3)濃縮後的清膏黏稠性大,與輔料混合時應充分攪拌,至色澤均勻為止。

(4)稠膏相對密度應適當,太稀不宜成型,太稠不便混勻,太稠時可加適當濃度乙醇稀釋後製粒。幹燥時注意溫度不宜過高,並應及時翻動。

2.銀黃顆粒

【處方】金銀花提取物10g黃芩提取物4g糖粉80g澱粉適量製成100g

【製法】製粒、幹燥、整粒、分級、混合、分劑量:取金銀花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加糖粉與澱粉適量,攪拌均勻,用一號篩製粒,60℃以下幹燥,用一號篩整粒,用一號篩、五號篩分級,混勻,按每袋裝4g分裝,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