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七國形勢,秦雖然已十分強大,但也一直害怕山東六國的聯合抗擊,特別擔心地域最大的楚國和財力最雄厚的齊國的聯合。為了破壞這種聯合,楚懷王十六年,秦派“連橫”的代表人物張儀到楚國遊說。張儀用重金買通了靳尚等人,並誘騙楚懷王說:“秦國最憎恨的是齊國。楚國如果能斷絕與齊國的聯合,秦國願把商於地方的六百裏土地作為禮物送給楚國。你們如同意這樣做,則既削弱了齊國,又和好了秦國,同時還使自己增加了土地,這樣一舉三得的好事,大王何樂而不為呢?”貪圖小利的懷王果然聽信了張儀的話,答應斷絕與齊國聯合的要求,還馬上拜張儀為相國,連著幾天擺起慶賀的酒宴,樂不可支地宣布:“我們要收回商於地方了。”
屈原此時正出使齊國,得知消息後,立即趕回楚國,極力阻止,但為時已晚。屈原埋怨頭腦簡單的楚懷王,痛恨裏通外國的靳尚之流,更擔心楚國的前途。看到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留在郢都已無益,屈原便回到秭歸,處理王族中的事務,並密切關注著楚國事態的發展。
楚懷王斷絕了與齊國的結好聯盟後,派人到秦國去接受六百裏封地。當楚國的受地使者來到秦國時,張儀卻謊稱酒後摔傷,不能見客,閉門三個月不露麵。楚使沒有辦法,隻好回去報告懷王。懷王不但不醒悟,反而猜想是秦國認為他和齊國的關係斷絕的不堅決。於是又派人到齊國,當著齊王的麵將齊辱罵了一番,齊王又氣又惱,轉而與秦國結好。這樣,張儀破壞楚齊聯盟的目的已達到,便將六百裏的許諾變為六裏。楚懷王這時才發覺自己上了秦國的當,一怒之下,發兵討伐秦國。公元前312年春,楚與秦在丹陽交戰,結果楚軍大敗,將士死傷八萬人,許多將領被俘,還損失了漢中一帶六百裏的土地,懷王損兵折將,更加惱羞成怒,傾全國兵力第二次伐秦,兩軍在藍田大戰,楚又遭到慘重的失敗。這時,韓、魏也乘機出兵襲擊楚的後方,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懷王隻得忍氣退兵。
受了秦的愚弄欺騙,又接連吃了兩次敗仗,楚懷王稍微清醒了一些,他後悔不該對齊那樣背信棄義、孤立了自己。於是把一直主張聯齊的屈原召回,派他前往齊國去請求諒解,以圖再度聯合。屈原毫不計較個人的恩怨,於懷王十八年,受命第三次出使齊國。
正當屈原前往齊國作再度聯齊的說服工作時,秦國又在窺測時機,玩弄新的權術了。他們派人到楚國求和,還發誓願將剛奪到手的原楚漢中一帶六百裏土地分一半給楚。懷王懷恨未消,說:“我隻要張儀的腦袋,不要什麼土地。”胸有成竹,對楚內部情況了如指掌的張儀也果真自願赴楚。靠著用重金買通的上官大夫靳尚和楚王寵姬鄭袖的幫助,他不但毫發未損,反向與楚達成了“叛縱約而與秦合親、約婚姻”的協議,然後凱旋而歸。
張儀剛走,屈原風塵仆仆地從齊國回來了,他聽到了張儀來楚的經過,又氣又急,力勸懷王說:“為什麼不殺掉他呢?”但是當懷王再次後悔,派人去追趕時,張儀早已跑掉了,就這樣,楚國再次失信於齊國而投入秦國的懷抱,屈原聯齊的成果輕易地被葬送了。不久,重用張儀的秦惠王死了,張儀逃到魏國,很快也死在那裏。這之後,齊又曾寫信給楚國,爭取懷王聯合抗秦,而楚也一度與齊、韓聯合。但是,當秦昭王即位後,又開始拉攏楚國。剛愎自用、反複無常的楚懷王也就再度聽從秦的擺布,於公元前304年與秦正式聯盟,並作了秦國的女婿。
屈原竭力反對懷王親秦背齊,一再苦諫。靳尚、子蘭恐怕屈原破壞了他們背齊親秦的政策,也不斷地在懷王麵前詆毀屈原,並威脅懷王說:“秦最恨親齊的屈原,現在秦楚已結盟,可屈原還在攻擊秦國,萬一秦國怪罪下來,那楚國不就要大禍臨頭了嗎?以臣等之見,應該將屈原論罪,以示守信於秦。”
昏庸的懷王聽信了靳尚、子蘭的讒言,便於懷王二十五年,將屈原治罪,定為流刑,驅出郢都,放逐到漢北(漢水上遊,今湖北鄖、襄一帶)。漢北是楚國的邊陲,緊靠已被秦奪去的土地。來到這裏,屈原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他的不朽詩篇——《離騷》,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感和為理想而英勇獻身的精神。
嫉才妒能再度流放
在屈原第一次被放逐期間,秦曾幾次發兵伐楚,使楚遭受很大的損失。懷王又感到了秦的凶狠,有心與齊重修舊好。於是,他派太子熊橫作人質住到齊國,又下令召回了被放逐漢北的屈原,準備通過屈原的遊說調解恢複楚齊聯盟。這樣,懷王三十年,被放逐了五年之久的屈原重回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