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征途漫漫(5)(1 / 3)

隨後的事異常順利,10月19日,《日蘇共同宣言》在莫斯科簽署,兩國邦交正常化實現!簽字儀式結束後,在克裏姆林宮雪白的大理石牆壁的大廳裏舉行了盛大招待會。樂隊在1500位來賓麵前奏響日本國歌,鳩山一郎此時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幾乎要流下淚來。他相信,這是日本重新邁向正常國家的關鍵一步,而此時曆史交給他的使命也即將完成了。

福不雙至

日本和蘇聯建交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獲得蘇聯的支持,讓日本加入聯合國。沒有了蘇聯掣肘,國際通路大幅拓寬,日本的國際地位迅速攀升。

身患重疾的鳩山一郎,此時已有了退休的打算。但他的政敵們還不知道這一切,竟然還在各種問題上拆鳩山的台。

1956年12月18日,第11屆聯合國大會全體一致通過日本加入聯合國,成為第80個會員國。這標誌著日本重返國際舞台。同年12月20日,鳩山一郎宣布辭職。

這兩個消息同時轟動了日本政界,第一個使他們一片歡呼,而第二個卻讓他們沒有想到,沒有想到鳩山沒有外人想像得那般眷戀權位,鳩山一郎從親手鋪就的光榮之路上隱退,可謂是功成身退。

鳩山一郎是一位集革新和保守於一身的“悲情首相”,他一生經曆坎坷,他一生樹敵無數,但他總能坦然麵對,無論前方的大風大浪,他都可以大踏步地前進。他以自己的雄心,竟然在73歲還毅然選擇了成為首相,擔起了日本民族的重任。

他共在位745天,他用自己的堅持,為日本在外交上謀求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在他處於人生高點的時候,他又懂得全身而退。自古以來,凡迷戀權位者無不累於權勢之下。知所進退,才是人中雄傑。

3年後,77歲的鳩山一郎在家中去世,他走得很平靜,人生對他來說,已經再無波瀾!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人民已經從戰敗的局麵中堅強地站起,人們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日本曆代首相雖然受到各種思潮的困擾,執政的理念各有不同,但是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他們都認識到隻有國家的經濟強大,才能迎來真的複興。

隨著戰後,曆任首相的努力,自1955年起,日本迎來了戰後第一次經濟發展高潮!人們認為這是神話般的繁榮,就用第一位天皇的名號,稱作“神武景氣”!日本開始全麵複蘇,進入到建立獨立經濟的新階段。

1956年,日本製訂出“電力五年計劃”,進行以電力工業為中心的建設,用石油取代煤炭發電。從外國進口大量原油,促進了煉油業發展。同年的《經濟白皮書》中寫道:“由於戰敗的原因,使日本人感到了絕望,這就加速了日本擺脫困境的速度和決心。這樣,日本有了推動經濟上升的力量……現在已經不是戰後,我們正麵臨著和過去不同的新情況。經濟恢複期已經結束,今後是以現代化為中心的經濟增長期。”

而就在朝鮮戰爭結束後不久,日本正在憂慮不能再發戰爭財的時候,越南又發生了新的變亂。原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與法國達成的對越南分區占領的界限,南越和北越以北緯17度線被割裂。

新中國成立後,國民政府的占領區變為了共產主義陣營,法軍與胡誌明領導的越盟衝突不斷。1954年,法軍在奠邊府一戰敗北,再也沒有實力拚殺的法國尋求支援。美國是個愛管閑事的國際警察,看到越南出了事,它當仁不讓闖了進去。

越南戰爭由此爆發,但是這場戰爭可不像朝鮮戰爭那樣簡單,越南的林地讓美軍吃盡了苦頭。美軍深陷越戰泥潭,不能自拔,隻有日本人沒事偷著樂!因為美國人在越南陷得越久越好,越深越好,這樣不但可以緩解美軍對日本的監管,日本還會在這場戰爭再次大撈一筆。

所有日本人此時心中恐怕都會喊一句,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走背字的首相

雖然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日本又沒有首相了。石橋湛三成為了下一任的宰相。

石橋湛三是個故事很多的人,但遺憾的是,他的故事在他繼任首相之前有很多,在他辭去首相之後也有很多,就是在他當首相期間一無所有。

因為他任宰相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隻有65天。石橋1884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他大學畢業後便到東洋經濟新報社任職,在戰前就是一位出名的評論家。1945年,他受鳩山一郎邀請成為了自由黨的顧問。他在吉田茂內閣中任藏相,與吉田茂關係十分密切。

但是,後來在對美政策上,石橋湛三與吉田茂產生了較大的分歧。他反對吉田茂的一邊倒的對美政策,並對吉田茂的官僚政治和任人唯親的態度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值得一提的是使他們關係破裂的是吉田茂對中國的政策上,吉田茂有強烈的反共意識,對華政策也十分消極,而石橋湛三卻主張與中國修好。石橋並不是為了政治上作秀,才提出的這樣的想法,事實上,在他的晚年,他還一直致力於“日中美蘇和平同盟”的構想,而且直到晚年還為此不懈努力。而日中邦交的正常化,也正是在他的努力推動下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