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岸內閣召開會議就當前形勢進行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發表各種看法,就是沒人提艾森豪威爾來訪的事,會議快結束時,年輕氣盛的科學技術廳長官中曾根康弘實在坐不住了,他發言表示:“眼下政局的穩定為頭等大事。新安保條約自然成立的日期是6月19日,美國總統訪日也是6月19日。日子湊在一起不對,正所謂務廣而荒,應該盡早決定美國總統的訪日時間延期。還有,美國總統和天皇陛下的安全保障體製不夠完善。萬一事發,勢必對日、美兩國關係造成重大影響。不能將天皇卷入這場政治鬥爭的旋渦中。”
會場頓時鴉雀無聲。岸信介終於聽到了一個自己想聽的意見,他最後表示:“事關重大,你提出的事項有研究必要,需要慎重考慮。”
訪美風波
艾森豪威爾訪美的日期越來越近,但國內的遊行卻越搞越大。
岸信介一方麵秘密派福田赳夫去找美國方麵聯絡,探討讓美國人自己提出總統訪問延期的可能。福田千方百計進行了說服,無奈美國人根本聽不進去。美國駐日本大使道格拉斯·麥肯瑟二世明確表態:“我國政府已經接受了這個邀請,當然就不能再拒絕。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不管日本現在是這種狀態也好,那種狀態也好,這種時候,當然應該是由日本政府來主動取消邀請的。你們不願這樣做,卻讓我國政府如此如此,是不公平的。”言下之意,美國人辦事一向是幹脆利落!
就在岸信介焦頭爛額的時候,一批親美元老站了出來,拉了岸信介一把。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吉田茂,他激勵政府把訪問進行到底,不要懼怕國內形勢。5月27日,報上刊登了岸信介、藤山外相、佐藤大藏大臣、池田通產大臣等人共同確認美國總統訪問日期的消息。
岸內閣,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確認了訪美,可苦了負責治安的井野法務大臣和石原國家公安委員長,他們夜以繼日的搞定示威活動,忙得不亦樂乎!
但是國內局勢繼續惡化,在社會黨領導下,遊行勢頭有增無減,騷亂持續蔓延。社會黨對自民黨的處境了如指掌,都亂成這樣了,美國總統還想來?來了就要你好看!這就是拿刀子往人家腰眼上戳。
5月31日,岸內閣繼續開會商討局勢,議題圍繞美國總統訪問一事進行。中曾根康弘說:“負責安全保障的治安當局實際上沒有把握。”接著把羽田機場周邊道路圖和美國大使館門前的地形圖拿了出來。他指出,訪問中萬一天皇禦駕被長時間阻攔,必將給天皇製的未來帶來不良後果。若再發生死傷流血事件,就會被宣傳成我們為了美國人而不惜讓日本青年流血。陷入這種圈套就太愚蠢了。再說,美國總統將到國會演講,那時社會黨必將缺席,這可是真的不給美國人麵子了。
中曾根康弘的意思很簡單,迅速向在野黨妥協,平息國內矛盾。運輸大臣附和道:“中曾根的發言不無道理。萬一發生什麼情況,內閣隻有全體辭職了。”
但石原國家公安委員長卻說:“如若擔心起來,該擔心的就太多了。”井野法務大臣針對地形圖說:“道路還是狹窄一點兒好,比較容易警戒。”其他閣僚異口同聲:“那就加強歡迎氣氛,壓過示威聲音。如果推遲美國總統的訪日時間,將會造成極大的國際影響。”
岸首相最後陳詞:“既然事情已經確定,隻有爭取萬無一失,按既定方針辦。積極營造出熱烈歡迎的氣氛,壓倒反對示威活動。”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6月10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委派新聞秘書哈格蒂先行抵達羽田機場,做事先調查。不幸的是,消息顯然走漏了。人群蜂擁而動。在羽田機場出口處,哈格蒂被全學聯和總評的示威群眾徹底包圍,結果哈格蒂的專車被砸,他最後隻能乘美國海軍的直升機隻身逃出,當時的逃跑情節堪比美國大片。
“哈格蒂事件”讓岸信介坐立不安,這要是艾森豪威爾的專車怎麼辦?然而,艾森豪威爾畢竟是軍人,美國方麵仍然表示必須要來訪問。
艾森豪威爾從菲律賓出發,按原計劃經由衝繩列島南方正朝日本駛來。
可日本的局勢,已經失控。6月15日,參加抗議條約簽字和美國總統訪日活動的民眾達到580萬。當晚,7000名學生衝進國會大廈,與3000名防暴警察發生衝突,東京大學學生領袖樺美智子,在衝突中身亡。
誰都知道搞死了學生領袖是個什麼結果,雖然學生運動往往是被利用的,但是往往學生是政治運動中,最有殺傷力的武器,最容易被人拿來當借口適用。義憤填膺的示威群眾打著“為樺美智子報仇!”的大標語牌繼續鬥爭,矛盾向不可控的方向升級。
岸信介在不久前,還是一個備受民眾青睞的首相,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估計他連做夢都不會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