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日本加入了經濟合作組織,正式成為了經濟發達國家的一員。
就這樣,日本向著經濟大國邁進了一大步。雖然這些經濟成果很多是在池田勇人去世後才達到的,但是這是池田的夢想,夢想的實現是最幸福的。
政壇最平穩的時代
在競選製的時代中,很少有人能夠遊刃於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獲得平穩的政壇地位。
但是,池田勇人卻是個例外,他是個為人豪爽,性情溫厚,不圖虛榮的人,講話簡單明了,且平易近人,他就像是個鄰居家走出來的和藹的大哥,在民眾中的支持率一直維係在很高的點位上。
超群的個人魅力和低調的行事作風,讓他身邊少了很多政敵,多了很多朋友。
尾繁三郎、黑金泰美、大平正芳、宮澤喜一、鈴木善幸、田村敏雄、伊藤昌哉等日本一等一的人才,先後加入了池田的幕僚團隊,成為了他堅實的智囊團隊。
不僅如此,外部的大企業家成為了池田內閣的堅強後盾。被稱作財界四大天王的富國生命的小林中、日清紡織公司的櫻田武、國策閥門公司的水野成夫、富士製鐵的水野重雄全力支持池田的經濟政策。
除此之外,住友銀行的崛田莊三、山一證券的小池厚之、三菱銀行的宇佐美洵、野村證券的奧村綱雄、日本銀行的山際正道,這些金融業的大佬們,也時常是池田勇人的座上客,為他出謀劃策,幫助分析相關的經濟政策實行中所遇到的問題。
多方的支持,讓人們對池田內閣充滿了期待。
在外交方麵,池田內閣也有突破,在確保了《日美安保條約》的前提下,1961年6月,日美首腦進行了進一步商談,決定設立了日美貿易經濟共同委員會,並明確了日本隊衝繩擁有主權。
不過,在日中關係上,日韓關係上,池田勇人並沒有做出太多的改善。
這個時期,是日本政壇最為穩定的時期,在野黨就是想找池田的麻煩,都找不到個漏兒。這個時期變成了日本政壇自戰敗之後最穩定的3年。
但是每3年一次的大選又要開始了,日本的政壇還會如此平靜嗎?
波瀾又起
說得簡單一點,在資本主義政體中,兩黨互相拆台是一種必然,具有正麵意義的就是在野黨的監督意義,而負麵意義就是在野黨時常會沒事找事,給執政黨的正確方針路線,造成諸多的掣肘。
就在大選開始前,在野黨終於開始找茬了,他們以物價過高,中小企業存在問題,農林問題作為突破口向池田內閣展開批判攻勢。在福岡、大分、岩手三縣知事選舉和大阪、橫濱兩市長選舉中,社會黨候選人都擊敗了自民黨候選人,而大選當前,自民黨內部各勢力也產生了爭奪池田勇人首相寶座的想法。
但是,池田勇人具有眾多的支持者,除了廣大民眾外,美國總統肯尼迪對他的外交政策也是讚賞有加,並對他繼續當選首相做出了支持。
1963年10月,為了鞏固政權,池田勇人解散了議會,讓議會內的各方麵勢力可以重新洗牌。在11月的大選中,自民黨獲得了283個議會席位,維持了絕對多數的日本第一大黨的地位。
而就在這次議會選舉的3天後,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美國總統肯尼迪被暗殺了。而在這一天池田連任了日本首相。在池田勇人看來,這一天他無疑是幸福的,但也是憂傷的,肯尼迪的死是他的一個重大的損失,因為他一直認為肯尼迪是和他共同打造日美合作關係的重要夥伴。池田勇人抱著憂鬱的心情,參加了肯尼迪的葬禮,考慮到日美關係的前途,他的心中不禁黯然神傷。
但就像我們參加完親人或朋友的喪禮一樣,心情固然沉重,但日子必須繼續。1963年12月,池田內閣第三次組閣,河野一郎、佐藤榮作入閣。大野伴睦任黨的副總裁,前尾繁三郎任幹事長,藤山愛一郎任總務會長、三木武夫任政調會長。這種人事安排凸顯出了池田勇人的用心良苦,黨內各派別的領袖瓜分了各個要職,這是一種在黨內達到微妙平衡的做好選擇,也是保證政權能夠平穩過渡的關鍵。
當然,擺在日本人麵前的好事還不隻這一件而已,1963年日本成為了關貿總協定的“不能以國際收支理由限製出口”的對象國,1964年日本又成了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中“不得以國際收支上理由限製彙率”的對象國。同年,日本又加入了經濟合作組織,成為了經濟發達國家中的一員。同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也在東京召開了年會,稱讚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和國民生產總值快速上升。
而1964年對於日本來說,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10月10日,奧運會將在東京舉行,這是亞洲國家第一次承辦奧運會,是向世界展現日本風貌的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