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內閣倒台後,外相宇野宗佑於1989年6月擔任首相。
宇野內閣的誕生並非一帆風順,當時被看好的有力候選人是政治形象清廉,熱心於政治改革的伊東正義。但是,竹下內閣貪汙案這個爆炸性的政治醜聞使得整個政界都受到了動搖,因此就連竹下也在辭職前放棄了選擇本派的人選繼任黨首的念頭。
作為熱心於政治改革的政治家宇野宗佑就成為了下任首相的熱門人選。宇野是個才子,愛作詩,擅長繪畫,他戰敗後被關押在了西伯利亞,卻因為這段經曆,寫出了名著《故鄉東京》。在竹下內閣當外相前,曾在曆屆內閣中擔任過防衛廳、科學技術廳、行政管理廳的長官。可以說他是一個無懈可擊的政治家,贏得了政壇內外的一致看好。
日本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即使書皮換了,書的內容不變也毫無意義。”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就是“換湯不換藥”。
宇野內閣成立了一個月後,就爆出了他與女性的性醜聞。色字頭上一把刀,多少英雄競折腰!
這成為了宇野的致命傷,在1989年7月15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由於首相的性醜聞,在改選後的69個議席中隻獲得了36席,大敗而歸,宇野宗佑也隨後引咎辭職,宇野政權隻存在了69天的時間。
隻能感歎,多少英雄好漢難過美人關,才子風流最終毀掉了宇野的政治前途。
“青春”力量
在日本政界醜聞頻出的狀況下,國民對政客極其反感。海部俊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台的。
海部是第一位出生於昭和時代的首相,就任時隻有58歲,除了田中角榮外,他是戰後繼任首相最年輕的一位。少壯派登台,民眾普遍表示歡迎,並對他的執政充滿了期待。
海部1954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學部,1960年當選眾議員。
他早年就受到了三木武夫的賞識,和竹下登和金丸信的關係網也存在十分密切的關係,很多人早已把他看作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竹下除了在福田、中曾根兩屆內閣擔任過文相之外沒有擔任閣僚的經驗。可以說海部的上台,正好是趕上了一個空當,這個空當裏代表派閥勢力的政客都被黨總裁的選舉拒之門外。當然,前首相竹下登對海部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海部唯一的弱點是,他不是一個堅定的人,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他的判斷。
日本不是孤立的,它的起伏總是圍繞著世界政局的動蕩,而展現出自己的發展軌跡。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了海灣危機。
海部在應對這個問題上的態度顯得左右搖擺起來,首先他決定給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提供9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援助,並不參與軍事行動。
但是,美國政府和自民黨內一部人批判日本“隻拿錢不流汗”,要求日本派遣自衛隊做出“人員貢獻”。要知道自衛隊的職責隻是守衛日本本土的安全,如果派自衛隊出國就必須在立法上有所改變。海部最初並不同意派遣自衛隊出國,但是在幹事長小澤一郎的慫恿下,他卻轉向了派遣自衛隊。
1990年10月,海部內閣向國會提交了關於派遣自衛隊參加聯合國維和活動的法案(PKO)。由於法案內容含糊不清,政府回答質詢時又出現了邏輯混亂,加之輿論強烈反對自衛隊海外派兵,結果法案在眾院審議階段就被廢了。
此事之後,國民對海部的執政能力產生了懷疑。
1991年9月,他在眾議院提出了他最大的人生目標——政治改革三法案。
海部的改革方案是將中選舉製改為小選舉區與小比例代表並立。自民黨內部對這種改革的反對一直十分強烈。雖然在自民黨主導下進行審議,但是由於接連發生金權交易的醜聞,再加上社會輿論的不利倒向,這個議案未能在會期內完成,成為廢案。
對於議員們來說,選舉製度關係到他們每個人的政治生命,不得不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因此在最終階段就連自民黨內部的意見都沒有能統一,何談能夠通過議案呢?海部缺乏領導能力的事實從此暴露在世人麵前。
海部自知大勢已去,他本想以解散眾議員舉行大選,問信於民的方式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但由於包括竹下登在內的黨內各元老的反對而告罷,結果他既沒能解散眾院,也沒有宣布辭職,隻是退出了下屆總裁選舉,讓自己可以在首相之位上壽終正寢。
這又在一個側麵反映出了他缺乏政治領袖雷厲風行的魄力,這股“青春”力量,卻因為青澀的執政,讓人感到惋惜,日本也從此走向了一個低穀,而由自民黨一黨支配的首相大選,也即將謝幕了。
獨木難支的“末代首相”
海部的“青春”力量退朝後,宮澤喜一成為了首相的不二人選。
1939年,宮澤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後入大藏省,他在1953年當選參議員。
他的履曆平平,除了在1962年擔任過池田內閣的經濟企劃廳長官外,並無其他內閣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