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政治革命的幕後推手小澤一郎沒有選擇讓新生黨黨首羽田孜來組閣,是想通過細川獨特的個人魅力去為改革爭取更多的時間,贏得人民更多的青睞。
既然是八個黨派聯合共同推翻了自民黨,那麼就必須防避免一件事。自古共苦易,同富難。
八黨好不容易拿下了政權,但如果得了江山就互相拆台,再讓自民黨實施反擊,那麼就聯合就會變得沒有意義。
所以,八黨在內閣正式建立前就製定了共同的政策,也就是所謂的“政改五條”:
1、在眾議員實行小選舉區和比例代表並立製,強化防止政治腐敗的措施;
2、年內通過禁止企業政治捐款等政治改革法案;
3、繼承現政權的外交、防衛政策;
4、確保自由主義經濟和糧食、能源安全;
5、創造有活力的福祉文化社會。
這就是細川內閣提出的政改政策,實事求是地說,確實有新意。這樣的政策改革,把八黨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對自民黨形成了全麵的包圍。
首相出了結果,細川在會見記者時用手中的筆指名提問者,外出時摘下議員徽章,這種特有的政治風格,彰顯了一個有素質的政治家風範,讓人耳目一新。
據輿論調查,細川內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著80%的支持率,國民都認為這次真的要有些變化了吧。不僅在日本國內的民眾,就連美國的克林頓政權也對日本的新政權充滿了興趣,因為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對於政治的改革都勢在必行。兩個國家有相互借鑒的必要,也有相互學習的需求。
日本政改開始了,細川在就職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表示:“如果政改方案在年內沒有通過,我就引咎辭職。”
這樣的發言,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並非是因為這種破釜沉舟的氣勢,還因為一個政治領袖在法案通過前就提到自己的責任問題是極其不尋常的。細川平心靜氣地解釋道:“隻有明確責任,才是取得民眾對改革信任的最簡單的方法。”
但是,事情會像細川想像的那樣容易嗎?
無欲
任何統治階級都不希望原有的製度被打破,因為那樣一定會傷害到他們自己的利益,誰會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呢。所以,政改的和平過渡的關鍵因素,並非是民眾的支持,而是統治階級利益調整的統一。
就像之前政改失敗一樣,在1994年1月21日的參議會上,由於執政黨之一的社會黨的17名議員堅持中選區製,法案被否決。被逼到窮途末路的細川和自民黨總裁河野洋平進行了黨首會談,謀求打開局麵。
結果雙方達成了如下協議,在眾議院選舉中引進小選區與比例代表並立製,在對每個企業、團體的政治捐款進行一定的限製的前提下予以認可。
但是,細川與自民黨的妥協,就意味著一個巨大的災難,那就是八黨之間會產生懷疑。
在自民黨的妥協中,1947年以來在眾院選中一直沿用的中選舉區製被小選舉區與比例代表並立製所取代,實現了“政治改革”,細川內閣的政權基礎得以穩固。
但是,隨後新生黨代表小澤一郎、公明黨書記長市川雄一、大藏省事務次官齋藤次郎一同提出了在三年後引進7%的福祉稅的構想,細川表示認同。
這個構想,在事先並未和其他的執政黨商量的情況下,卻被細川護熙突然對外宣布。這就是將一塊巨石扔進了平靜的湖麵,一時激起蕩蕩波浪。
聯合執政黨紛紛對他的武斷爆發了較大規模的批判,細川不得不在第二天在聯合執政黨的代表會議上宣布,國民福祉稅構想回到白紙狀態,這才平息了事態。
雖然事件平息,但是讓聯合政黨最不願意看到的事發生了,“八架馬車”此時開始分崩離析,凝聚力直線下降。
而細川卻必須要在社會黨委員長村山富市和官房長官武田正義(新民黨重要人物)之間來回尋找平衡點,這讓細川變得很累,除了平衡八黨利益外,似乎一直沒有時間幹點其他的事情。細川很想通過重組內閣來擺脫武村正義,使得執政黨內部龜裂加深。
就在這個較勁的時候,有關細川的醜聞暴露出來,他曾從佐川急便公司借入1億日元,以其嶽父的名義獲得了NTT公司的原始股,這些醜聞把細川逼入了窮途末路之中。
在就任首相263天後,公子哥細川護熙宣布辭職。
雖然不到9個月時間的執政,但是細川內閣的所作所為還是可圈可點的,八黨聯合不但實現了“政治改革”,還在關貿總協定中實現了部分大米市場的開放,這些成績絕對值得肯定。
這些成績是細川的人格魅力,小澤一郎的幕後統籌等等這些強大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對於二戰的表態上,細川與曆代政權不同的表述。他在1993年8月10日明確表示太平洋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是一場錯誤的戰爭,在15日戰死者追悼會上,他向亞洲各國死難者及其遺屬表示哀悼,這在曆代首相中還是首次。同年11月,他在韓國慶州與金大中總統進行首腦會談時對日本過去的殖民統治表示反省和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