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困頓的時代(4)(2 / 3)

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可想而知橋本具有兩麵性,一方麵他性情乖張,易怒且富有傲氣。而另一方麵他作為政治家頭腦敏銳,有很高的人氣。

1995年,河野洋平退出了選舉,橋本龍太郎繼任了黨總裁,第二年橋本在村山富市辭職的情況下,繼任首相。1996年1月11日橋本內閣成立,這是自宮澤政權倒台後,自民黨時隔兩年半奪回了首相寶座。

橋本上台後的首要任務是要處理上屆內閣遺留下來的懸案,他打出了所謂“政策通型”的“五官端正”政策(就是中規中矩)。1996年11月,橋本內閣提出了進行行政、財政、社會保障、經濟、金融體係等“五大改革”構想,不久後又加上“教育改革”,成為六大改革。

橋本表達了要多管齊下的決心,橋本認為如果隻在一個方麵進行改革,那麼在野黨一定會阻撓,一下子提出六項改革,會造成眼花繚亂的感覺,想要阻撓就無從下手了。

不過,從效果上看,就像是我們小時候玩的套圈遊戲,一個個撒出去,估計哪個都套不著,如果一把都撒出去,興許能套著一個。

被橋本套著的改革有兩個,一個是中央省廳整編,另一個是金融改革。

橋本提出省廳減半的設想,22個省廳被縮編為1府12省,這項措施在時隔一屆內閣之後的2001年1月開始實施。

另一項是金融製度的改革,這項改革提高了消費者對金融商品的關心。同時,泡沫經濟時代的賬單也轉了過來,內閣不得不加以應對。住宅金融專門會對不良債權、北海道拓殖銀行破產、山一證券自主停業等問題一起爆發出來。在1999年7月進行的臨時國會上,通過了財政結構改革法案。

1995年11月紀念自民黨成立40周年大會上,橋本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盛讚當年佐藤榮作首相實現了衝繩回歸,他還強調將就衝繩美軍基地問題成了日美共同行動委員會,並在一年之內得出結論。經過1996年2月與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日美首腦會談,同年4月12日,橋本和美國駐日本大使蒙代爾共同會見記者,宣布美國將向日本全麵歸還普天間機場。

對於衝繩縣的民眾來說,這無疑是意外之喜,很多民眾甚至對這種戲劇性的聲明表示驚訝。

而此時,日本的想法已經不再是讓美國人退出日本這麼簡單,他們想要借助美國的基地,可以把自己的自衛隊更多的派往外國去,參加國際事務。

1996年4月16日,橋本和來訪的克林頓共同發表了《日美安保共同宣言》,這個宣言成為了日後日美防衛合作新指針的藍本,這個藍本讓日本的軍事導向開始對外,而且已經開始插手和幹涉國際事務。

一句話,日本人讓美國人給寵壞了。

在外交方麵,橋本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建立了互為信賴的個人關係,在北方領土問題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進展。1997年11月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舉行的日俄首腦會議上,雙方就“努力在2000年底前締結和平友好條約”達成一致。1998年4月,在日本川奈進行的橋本和葉利欽的會談中,橋本提出了如確認了日本對北方四道的主權,再此基礎上劃定日俄國境線的建議。但是,本已見到曙光的北方四島問題,由於葉利欽的突然辭職而沒有找到解決的途徑。

就在橋本內閣在一心一意地解決北方四島問題時,1996年在此發生了日本駐秘魯大使館被恐怖分子占領的事件,事件直到第二年的4月才解決,日本在這期間被沉重的氣氛籠罩著。

實事求是地說,橋本龍太郎是個缺乏才能的政治家,一係列複雜的國內外事務已經讓他應接不暇。他自認為是政策通,卻屢屢在政策上頻繁失誤。從1997年4月開始,消費稅上調了5%,醫療費上漲了,減稅措施卻被停止,這給國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造成了伴隨財政結構改革同時產生了通貨緊縮加劇,剛剛走上複蘇軌道的經濟景氣在1997年下半年夭折了。

就橋本個人而言,他作為權力者也變得越發傲慢起來,正如細川護熙預測的那樣,橋本內閣什麼事都幹不成,他的改革不會有起色。

自民黨在1998年7月的參院選舉中失利,橋本無奈之下隻能宣布辭職,把政權交給了小淵惠三。

但是橋本內閣留下的“亞洲·太平洋安保”的構想對今後日本的發展方向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凡人

自從日本天皇走向神壇後,其實日本的政治就進入了一個凡人的時代,民眾不再膜拜國家元首的所作所為,他們要做的就是觀察政治的變化。

日本的曆史,也已經進入讀者們耳熟能詳的時代,隻要看過新聞聯播的人都應該對橋本龍太郎的繼任者小淵惠三並不陌生。

小淵惠三更是凡人中的凡人,他不想改變什麼,但是卻必須去改變點什麼,因為日本正在這個困頓的時代裏掙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