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淵1937年6月25日生於群馬縣,1962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他26歲,也就是大學畢業的轉年就當選議員。
他1979年擔任了了大平內閣的總務長官,1987年任竹下內閣官房長官,1991年任自民黨幹事長,1994年任自民黨副總裁,1997年任橋本內閣外相。
1998年7月小淵內閣誕生,小淵惠三被外界冠以“冷比薩餅”、“海水浴場拉麵館”等各種各樣的外號。能夠被海內外賦予這麼多的外號,可以看出,正如被人們評價的有人品的小淵那樣,小淵是一個不招人討厭的政治家。
小淵在當初的總裁選舉時,就提出“減稅路線”,暗示了之後其內閣優先刺激經濟景氣的政策,可以說,小淵路線是對橋本內閣財政改革路線的全麵轉換。
田中角榮的女兒田中真紀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自民黨中梶山靜六是“軍人”,小泉純一郎是“怪人”,而小淵則是可憐的“凡人”。在新聞界進行的有關政治家人氣度的調查中,他名列最後一位。
1999年通常國會上通過了日美防衛合作新指針相關法、國旗國歌法、竊聽法等一係列爭議度很大的法案。小淵執政十分重視與其他黨派的聯合,不再以自民黨一家獨大的態度拒其他政黨於千裏之外。他主張與自由黨、公明黨聯合執政,組成了“自自公”聯合政權。但是,小淵組成的聯合政府的支持率低迷,說明規模巨大的執政黨不一定就能得到支持。
讓小淵沒有想到的是,他認為是鐵哥們的自由黨、公明黨卻在1998年參院選後進行的首相選舉中,竟然都沒有投小淵惠三的票,而是轉投了在野黨民主黨代表菅直人。這樣的背叛放在誰那裏都難以接受,雖然小淵的地位並沒有由於兩黨的倒戈而受到影響,但是這無疑是對小淵內閣和自民黨的一次重大打擊。
當然,小淵在其任內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建立了“經濟戰略會議”、“產業競爭力會議”、“21世紀構想懇談會”、“教育改革國民會議”等八個谘詢組織,其實這些組織一直充當著小淵的智囊團的角色。
在這些智囊的幫助下,小淵製定了金融再生法案,作為經濟對策打出了“景氣最優先”的積極財政政策。但是,中央和地方卻因此背負了高達645億日元的巨額財政政策。
這樣的高額赤字是任何一任政府都需要負責任的,在巨大的壓力麵前,小淵突然病倒了,後被確診為腦血栓。
不幸的是,2000年5月14日,小淵惠三去世,成為了戰後第二位死於任上的首相。小淵的去世,意味著一個凡人生命的終結。
正值20世紀和21世紀交際之時,這樣的政權,功過是非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的時代意義遠遠大於他的政治意義了。
為什麼是森喜朗
森喜朗是因為小淵惠三突然病倒而匆忙繼任首相的。
和中國的很多宮廷片一樣,由於皇帝死得突然,到底皇帝想把皇位傳給誰?一直都受到人質疑。
森喜朗也是如此。由於其繼任首相的過程並不透明,完全是一小撥人在密室中商量決定的,也就是說最高權力的移交其實是在幕後進行的。
在為什麼會是森喜朗接手政權上,自民黨沒有向國民做出說明,因此森政權誕生伊始其正統性就飽受質疑。
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森之所以能夠繼承首相衣缽,是因為他作為幹事長支持小淵內閣,立下過汗馬功勞。其次,小淵政權其實是與森喜朗勢力聯合而成的,自民黨派閥都支持森接手政權,再加上保守黨、公明黨支持森,故森喜朗才能夠如此輕易地獲得政權,而這一切都是政黨內部所謂的黨內優先原則,國民是否滿意則無關緊要。
但是,森喜朗是個愛招惹是非的家夥,他不僅愛口出不遜,還喜歡自吹自擂。說實話,這是個沒多少人喜歡的家夥。
他為了強調自己的正統性,將小淵內閣的閣僚全部留任,並且在黨總裁選舉的大會上明確表示:“我被賦予的責任就是繼續執行小淵總裁的政策和課題,穩定日本經濟。”
這就是典型的說的比唱的好聽:穩定日本經濟?森喜朗憑什麼能穩定日本經濟?
我們來看一下他的履曆,森喜朗從1969年以無所屬身份首次當選議員以來,經曆了30餘年,黨內黨外的官位讓他做了個遍,但唯獨沒有染指的是外相和藏相這兩個角色。
要知道,對於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來說,外交和財政是多麼重要,如果你沒有在這兩個領域有所建樹,即便你的簡曆再怎麼金碧輝煌,那也必將會失敗。
科教文衛出身的森喜朗並不善於在執政中製定明確的施政目標,他就不是那種走一步看三步的人,而是那種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森喜朗還是早稻田大學雄辯會的成員,所以他對自己的講演特別有信心。但是在成為首相後,他的講演則大失水準,常常因為跑題和亂講話而引起爭議。
這樣低劣的執政水準,才是民眾質疑森喜朗正統地位的最根本原因。
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