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發展:人口位勢與資源平衡的上(3)(1 / 3)

實際上,許多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其許多食品添加蛋白,為安全起見,主要用中國的原生態大豆。中國原生態大豆出口已經在國際貿易中占據50%的份額。在國際市場上,美國有2500餘種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達60餘萬噸。大豆貿易與加工的世界級巨頭美國嘉吉公司,同樣大量進口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所有外商都要求食用蛋白粉必須以非轉基因大豆做原料。日本、美國的進口商還派專人考察原料產地的環境和種植技術,對大豆原料親自檢測,還派代表在加工車間監督,防止轉基因大豆混入。5年前,到中國進口大豆蛋白粉的隻有十幾個國家,現在已有50多個國家。

需要指出的是:(1)美國超市出售的食品,轉基因食品可以不加標注,但天然食品或成分是天然原料的卻可以給自己在顯著位置加一個綠色食品的標誌,美國人在超市基本上隻買綠色食品,同樣超市主要賣綠色食品,沒有綠色食品標誌的很少有人買,或者僅低收入的人群消費。(2)美國至今不在國內開發推廣危害風險較大的轉基因小麥產品,因美國人主食主要是小麥粉做成的麵包。

(2)歐洲等地的管理

歐盟基本禁止在環境中釋放培養轉基因食品。歐盟堅持認為,科學存在局限性,無論研究方法多麼嚴格,結果總具有某些不確定性。為最大程度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環境,歐盟采用“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作為管製轉基因食品的理論基礎。到目前為止,歐盟在長達12年的時間內禁止批準轉基因產品。歐盟國家不準轉基因食品上貨架銷售。2010年3月2日歐盟批準BASF農用化學品公司,培育一種名為Amflora的馬鈴薯,其是通過轉基因方法提高了馬鈴薯的澱粉含量,以便能最大限度地用於造紙工業,而並非給人和動物食用。

由於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米製品可能是轉基因大米所製,或者受到轉基因汙染,《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通報》對含轉基因成分Bt63的中國米製品頻頻拉響警報,2011年12月23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對中國出口大米製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采取緊急措施的決定》。從決定發布20天後起,歐盟27國將對中國米製品實施曆史上最為嚴苛的入境檢查。

根據該決定,歐盟將對中國25種米製品采取強製性轉基因成分檢測,並依據檢測結果采取退貨和銷毀處理措施。歐盟最新的管控係統能夠檢測出大米產品中的26種轉基因物質,中國官方在向歐盟出口前必須批批提交米製品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的檢驗報告,歐盟成員國還要加強抽樣和檢測的頻率,保證覆蓋所有中國進口的米製品。

在澳大利亞,統籌、協調對澳大利亞全國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和使用的管理部門是設在衛生和老年工作部下的基因技術執行官辦公室(OGTR),基因技術執行官由部際聯席會議任命,同時為了向執行辦公室提供谘詢和建議,又設立由總理直接任命的三個非專職委員會,即基因工程技術谘詢委員會(GTAC)、基因技術公共顧問委員會(GCCC)、基因技術倫理委員會(GTEC)。在澳大利亞,凡是從事轉基因生物研究、開發、生產等相關活動,首先要向基因技術執行官辦公室提出申請,基因技術執行官審核申請材料後,對欲從事的活動進行風險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谘詢委員會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頒發許可證。

俄羅斯政府規定,從1997年2月1日起對轉基因食品和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實行政府登記製度。歐盟議會於1997年5月11日通過了《新食品規程》的決議,規定歐盟成員國對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必須要有GMO的標簽,食品零售商必須在標簽上標明其中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並規定餐館、咖啡廳等場所出售的食物如果含有轉基因成分必須在菜單上加以標注。